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密苏里号战列舰历史***,密苏里号战列舰现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密苏里战列舰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密苏里号战列舰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何二战日本受降仪式是在美海军密苏里号上进行的,而司令官却是美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2. 为何不将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炮弹改装成航弹?这样子威力不是既猛烈又有实用价值吗?

为何二战日本受降仪式是在美海军密苏里号上进行的,而司令官却是美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二战日本投降仪式的各种安排,实际上基本都是基于美国国内军政关系的考量,其中首要的就是平衡海陆军关系。

选择海军战舰作为受降地点,主要是为了表彰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巨大贡献,另外一方面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同时给日本人一个下马威。

密苏里号战列舰历史事件,密苏里号战列舰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海军选择密苏里号作为受降舰,则是因为杜鲁门总统是密苏里州人,这个马屁不拍白不拍,密苏里号又是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足够威武。

麦克阿瑟当时已经从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转任盟国驻日占领军总司令,所以由他主持受降并代表盟国签字也是顺理成章的,当然这也是平衡海陆的一部分。平衡海陆的最后一部分是由即将出任海军作战部长(相当于海军总参谋长)的太平洋战区司令兼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代表美国签字。

至于麦克阿瑟出任盟国驻日占领军也很简单,第一资历够老,比马歇尔资历都老,镇得住场子,第二是长期在亚洲任职,被认为是亚洲通,日本通。

密苏里号战列舰历史事件,密苏里号战列舰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个叼着玉米芯烟斗的五星上将,二战时,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发明了著名的‘蛙跳‘战术,带领美军历经炼狱般的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岛,马绍尔,加罗林,马里亚纳群岛战役,战后任驻日盟军总司令。理所应当的接受日本受降书,但是在整个大平洋战争中,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登岛做战,离不开海军,所以美军又单独成立了以太平洋舰队司令威廉.尼米兹海军上将为太平洋战区总司令的海军班子。而且海军的贡献卓越,经珊瑚岛,中途岛,瓜岛,莱特湾海战,基本消灭日本海军的有生力量,特别是琉璜岛海战,是美海军陆战队将星条旗插在岛上,鉴于此,经海军部长妥协,杜鲁门总统也无奈地同意了这个奇葩的胜利仪式,即战胜国在被占领国海上,由美军最大战列舰‘密苏里‘号,悬挂两面陆海五星上将旗,由陆军的麦上将签署对日受降书仪式。满足了高傲的麦上将的虚荣心(见其签字的五支金笔),也抚慰了尼上将领导的海军的心理平衡。


为何不将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炮弹改装成航弹?这样子威力不是既猛烈又有实用价值吗?

纸上的宣仔,为您解答。

战列舰炮弹改航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这样子威力既不猛烈也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跟专门设计的航空***比简直就是废柴。我们来看看密苏里号16英寸炮弹和重量相当的航弹对比就知道了。

密苏里号战列舰历史事件,密苏里号战列舰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密苏里上的16英寸主炮炮弹

我们拿密苏里上的16英寸 Mark 13 HC(High Capacity)炮弹威力,炮弹重1900磅,装药量才153磅。。。我们来算一下装药比才8%,虽然其已经相当于一枚2000磅重磅***的重量,但是由于它的装药量实在太小了,所以威力和同等磅数的航空***真的没法比,我们看看二战美国轰炸机使用的AN-M34 2155磅的航空***,重量和Mark 13差距不大,但是装药达到了了1140磅,装药比高达52.9%!装药量差了这么多,难道还不是废柴吗?这里我只举了高爆弹的例子,如果拿Mark 8穿甲弹来比的话那就更寒碜了,Mark 8穿甲弹重达2700磅,却只有41磅的装药,也就是16公斤。。。

二战美军装备的AN-M34 2000磅级航空***

那么为啥同样的重量,炮弹和航弹的装药量怎么差了这么多?其实看一下炮弹和航弹的剖面就知道了。炮弹的形状是一个流线型,是细长的旋成体,但它的外壳非常厚,占了很大一部分体积,那么能够留给***的容积就比较小了;这主要是因为,炮弹在炮管中发射瞬间,要承受数万个重力加速度的过载,如果外壳太薄强度就不够了,那么炮弹会直接变形甚至解体;再者战列舰主炮主要是用来对付敌方战舰的,由于那个时候的战舰都拥有一定厚度的装甲,就必须要求炮弹有一定的穿甲能力,不管是专用穿甲弹还是高爆弹都是一样,这也要求炮弹外壳不能太薄。而航弹是自由落体***,过载很低,对穿甲能力几乎没有要求,所以外壳可以做的很薄很薄。当然如果是钻地型***,那么头部还是要做的比较厚一些,但总体装药比还是比炮弹大的多了。

密苏里号主炮使用的Mark 13 高爆弹

这样既不实用也不经济。老式战列舰的大口径炮弹基本上就是个大钢坨子,***的装填系数很低,高爆弹内装***也就一两百公斤,穿甲弹头内部的装药只有几十公斤甚至十几公斤。这样的爆炸威力比起装填几百公斤上千公斤***的航空高爆弹差了许多,最多当做钻地弹使用。而且大口径炮弹的外形是设计成适合于抛射飞行,要改成自由落体***还得装一个很大的尾巴。总体来说得不偿失,还不如把***挖出来,弹体回炉重新炼钢。

难道这不是为什么不将战列舰的火炮淘汰,换装成导弹发射器的问答题吗?我以前也回答过类似的问答,从总体来说火炮装备战列舰这么多年,还是以它该有的不少优势条件,依然不可撼动的占据着战列舰的主炮地位,不会轻易被任何武器装备所替代的。下面我们就来扒一扒它都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1.如果不考虑对精准目标的打击效果,而是对地面部队实行火力压制的话,火炮绝对比航弹的火力强太多,那样一炸一大片的效果,是航弹无法做到的,对敌方战斗人员的震慑力也会相对更大。因此,在火力支援的时候,火炮会比航弹更有利用市场。

2.火炮的造价跟航弹造价比起来,那简直就犹如***价一样的存在,一颗航弹打出去所消耗的真金白银,都够火炮来一轮齐射啦!在战场上消耗同样价值的***装备,火炮造成的打击性价比绝对会比航弹高的多,自然会比航弹具有更多的使用率。

3.由于现代全世界电子战技术越来越先进高明,谁能保证己方的导弹发射系统不会受到敌方电子战系统干扰呢?如果这样的悲剧一旦发生,就标志着己方战舰已经失去了战斗能力,这在战场中是最要人命的。唯有火炮是绝对不可能受电子战干扰的武器装备,任凭你拥有再先进的电子战技术,你能阻止我向你发***弹吗?因此,火炮必将成为电子战中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并且其地位将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可替代。

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得出,密苏里号战列舰如果将炮弹改装成航弹,威力真会像题主说的那样既猛烈又有实用价值吗?我觉得未必会是那样,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密苏里号战列舰建于1944年,标准排水量44560吨,到现在已经有72年的舰龄了。其实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该舰就已经退出现役,入港封存了。那么为什么这样的功勋老爷舰有会出现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呢?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回答了您问题,不是能不能而是有没有必要。

世纪80年代初,冷战中的苏联正如日中天,在10年代苏联的快速发展期中,其海军同样发展迅速。我们现在看到的俄罗斯彼得大帝”、“基洛夫”、“伏龙芝”等导弹巡洋舰都超过2万吨,并搭载大量超音速反舰导弹。苏联之所以服役这样的大吨位武库舰是有其自己的逻辑的:苏联长期以来在海军发展上错误认识了***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导弹在未来海战中的作用,希望使用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对美军航母舰队进行防区外饱和打击,自然就需要大量导弹搭载平台进行战术投送,武库舰应运而生。而从本质上看,苏联其实自然沿用了落后的舰队决战的平面海军作战思维,希望通过导弹来避开***的高成本,也希望在当时还不成熟的导弹发展环境中,通过摸索出一条导弹决定一切的新路子,妄图走捷径、弯道超车。

当然,饱和式导弹打击并非不可用,相反给了当时美军造成了极大威胁。也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直到现在,在区域防空领域依然技术先进,其实宙斯盾也是为防范饱和打击准备的,这也都是被苏联的舰(丧)队(心)决(病)战(狂)给吓出来的。怎么才能足够应对苏联威胁呢,说白了就是造舰!军舰一时半会生产不出来,那就把以前封存的旧舰现代化升级一下先拿过来用。反正遭受饱和打击肯定是要损失的,与其沉航母还不如沉这些老爷舰。

密苏里号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再次上马出征。美军对密苏里的升级也可以说是用(丧)心(心)良(病)苦(狂)了,密集阵、战斧、鱼叉、标准,能装的都装了。但是为啥不把406毫米巨炮也拆掉给导弹腾地方呢?一个是密苏里原有的舱内结构毕竟是二战设计的,不管从配重还是结构,哪个都不能动。再一个是成本!美国的技术当然可以拆掉从来,但是这可比再造几艘宙斯盾还贵,性价比太差。

您要是说他炮塔为什么不发射航蛋?不知道您具体指的是炮射导弹还是航空***。因为完全没有必要啊,火力压制自己有战斧,还有舰载机,在美国海军舰队里,舰载机就是王道。步入海军立体化、信息化作战的今天,密苏里这样的武库舰也早已没有了发展的空间,自然可以功成身退了。

纯手打,大家如果觉得还行就给咱个动力,感谢大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密苏里号战列舰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密苏里号战列舰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