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方无干戈 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西方无干戈 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客观来说,左宗棠能收回新疆,确实非常非常不容易。
1875年4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来到新疆督办军务,节制三军,平叛收回失地。
1876年,左宗棠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兵分三路进入新疆,一直到1878年,除了伊犁地区外,整个新疆被成功收复。
早在1871年,俄国人就趁着阿古柏侵占新疆的时候,派兵占领了伊犁。虽然俄国人在伊犁驻军不多,以当时的左宗棠的实力,是有能力收复的。
但是,权衡利弊之后,左宗棠暂缓了军事行动,改为外交斡旋。
1880年,左宗棠在哈密设立了抗俄司令部,做好了军事部署,同时清廷派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使俄国进行谈判。就在这样软硬兼施的情况下,最终和俄国达成协议,割让部分领土给俄国,支付了900万卢布,收回了伊犁等地区。
当然,这依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左宗棠确实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对于当时的清廷来说,来自海上的西方列强的威胁,更为严峻。再加上各地蜂拥而起的“土匪流寇”,想同时应付这么多问题,确实有些困难。
所以,李鸿章才会提出,海防更重要,可以放弃新疆。幸好,左宗棠坚持己见,力主海防塞防同样重要,才争取了收回新疆的机会。但是,左宗棠是明白的,朝廷没有太多粮饷打大仗。
笔者认为,左宗棠不是不准备打,更不是不敢打,而是还没来得及打,沙皇俄国就和清王朝签订了关于归还伊犁的和平条约。
左宗棠是晚清时期少有的鹰派人物之一,顶着英俄帝国主义干涉和后勤保障困难的双重压力,力排众议,亲自指挥7万大军长驱万里,收复新疆,足见其胆略过人。
收复新疆之战结束后,清王朝随即派内大臣崇厚作为钦差大臣赴俄国与之商讨归还伊犁的问题。但是沙皇俄国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白占了清王朝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根本不把眼前这个满洲贵族崇厚放在眼里。蛮横的提出归还伊犁可以,但是要以别的领土交换,同时还要赔偿沙俄的占领费500万卢布(相当于280万两白银)。软弱无能的崇厚居然签署了这一条约。
卖国条约一经签订,举国愤慨!
多数官员、群众主张与沙俄决一死战,收复伊犁。此时远在西北的左宗棠也建议朝廷以和为主,但必须保持军事压力,随时准备武力收复伊犁。
清王朝为了稳定上下人心,于1880年2月中旬将崇厚以“荒谬误国”的罪名判处死缓,并向沙皇俄国发出照会,表示坚决不承认先前的条约,派曾国藩长子曾纪泽作为全权谈判代表,继续与沙皇俄国谈判。
沙皇俄国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之下向中俄东北、西北边境增兵,并以海军舰队在黄海海域游弋,***挑衅,企图以此逼迫清王朝就范。面对如此形势,清王朝也针锋相对,在加强边境线和沿海防御的同时,命令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随时准备武力解决伊犁问题。
左宗棠随即着手部署军事行动,调集原进入新疆的各路大军向伊犁方向集结。为了表明坚决收复伊犁的决心,左宗棠于5五月份进入新疆,在前进过程中命令部下亲兵抬着自己的准备的棺材走在前列,以此鼓舞士气。驻疆清军各部行动迅速,至6月份,各路大军已经全部到达指定地域并完成作战准备,总兵力达5万余人。刚刚结束了收复新疆之战的清军各部士气高昂,武器装备多数是德械和仿德械,加上在新疆之战中缴获了大量阿古柏部队的枪炮,因此相比俄军,兵力火力也有一定的优势。
实际上,沙皇俄国在与清王朝进行有关伊犁归属问题的谈判时,还在忙于镇压因第十次俄土战争导致的国内各少数民族的反抗,本来就底虚。现在在谈判桌上曾纪泽针锋相对,外面清军又大兵压境,几经折腾也没闹下多少好处,无奈之下只好于1881年2月下旬与曾纪泽签署《伊犁条约》,归还伊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方无干戈 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方无干戈 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