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晋书文言文人物传记,晋书文言文人物传记60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晋书文言文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晋书文言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晋书谢安传?
  2. 记载陶潜生平的著作?
  3. 如何评价《晋书》?

晋书谢安传?

谢安传,出自二十四史系列·晋书·卷七十九。该传记讲述了谢安的生平。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

谢安,字安石,为谢尚的堂弟。父谢裒,官至太常卿。谢安四岁时,谯郡桓彝见之惊叹说:“此儿风神秀丽清朗,将来不会比王东海差。”到童年,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善于行书。少年时拜访王蒙,与王蒙清谈多时,离去后,王蒙之子王修说:“刚才谈话的客人是什么样的大人物?”王蒙说:“此客勤勉不倦,日后定将咄咄逼人。”王导也十分器重他。因此,谢安年少就负盛名。

晋书文言文人物传记,晋书文言文人物传记6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记载陶潜生平的著作?

《陶潜传》,即记载陶渊明生平事迹的传记。《晋书》和《宋书》均有《陶潜传》,都对陶潜的生平、主要活动和文学作品进行了介绍,内容略有不同。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如何评价《晋书》?

《晋书》是唐代房玄龄等人所编撰的,一共有一百三十卷,其中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主要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一直到晋恭帝元熙二年结束,中间有一百五十六年的历史,这其中包括西晋和东晋,按照“二十五史"它所记载历史的先后的顺序,《晋书》排在《三国志》后面,但是《晋书》的成书年代却是在南北朝各种史书的后面。有关两晋的历史,从晋代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有许多人编撰,撰写,它的数量多得超过二十家以上,即便是到了唐初的时候,还是有“十八家晋书"这样的一个说法。唐太宗李世民也非常重视史书编撰工作,能去撰写一部详细完整的晋史是他的一个心愿。在贞观二十年,也就是公元646年,唐太宗下诏书让房玄龄,褚遂良和许敬宗任监修,负责组织人手编写修撰《晋书》,贞观二十年完成,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值得一说的是,《晋书》的编修修撰是中国史学史上从私人修史然后再到国家修史的转折点。《晋书》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晋书文言文人物传记,晋书文言文人物传记6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实话,《晋书》在二十四史里面,是比较糟糕的一部。《晋书》是一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者”的书,《晋书》是唐代初年官方主持编写的,书的挂名主编是当时的宰相房玄龄、诸遂良等人,实际执笔的有十八个人,包括李义府、上官仪、李淳风等,而且唐太宗也亲笔写了几篇传记的赞论。

参与者如此众多,《晋书》基本上就很难写好了。我记得我刚读博士的时候,导师跟我说,你想知道一本书写得好不好,先看他有几个作者,如果作者署名的超过三个,这个书就不用看了,99%是烂书。

那么《晋书》到底烂在那里呢?《晋书》修好后,当时就有人批评房玄龄搞的这部书:

晋书文言文人物传记,晋书文言文人物传记6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晋书》有二:一是南齐臧荣绪的《晋书》,一是唐初唐太宗下诏重修的《晋书》。

南齐臧荣绪的《晋书》有纪、录、志、传四体,共二百一十卷。但臧荣绪并不是南齐史官,所著的《晋书》是否能够得到官方的认可是值得商榷的。


唐初唐太宗下诏重修的《晋书》由房玄龄主持编纂,以臧荣绪的《晋书》为蓝本,***集众家史料,集思广益而终成书,共有本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卷,是唐初编修的史书中卷帙最多的一部。由于唐太宗为之撰《宣帝纪》、《武帝纪》以及《陆机、陆云传》、《王羲之传》的论赞,因此此《晋书》被称为“御撰”。


此书完成后,其他诸家的旧晋史日渐湮灭,唐《晋书》便成为传世的唯一一部完整的断代明确的晋全史。下面的分析也是针对此书。

唐修《晋书》是官修正史的开山之作,开撰于贞观二十年,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作为官修正史“开山之作”,《晋书》所反映的史学思想和所***用的史学方法为后继官方史学定下了基调,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但《晋书》是一部官方组织,集众人之力编纂的官方史学,虽分工明确却缺乏默契的配合,还带有个人修史带来的种种后遗症。刘知几在《史通·论赞篇》中说:“大唐修《晋书》,作者皆当代词人,远弃史、班,近宗徐、庾。夫以饰彼轻薄之句,而编为史籍之文,无异加粉黛于壮夫,服绮纨于高士者矣。”是说《晋书》虽然文辞优美,可读性较好,但不免有编者艺术加工的成分在里边,反而降低了可信度。五代时所修的《旧唐书·房玄龄传》就说:唐修《晋书》,“史官多是文咏之士,好***诡谬碎事,以广异闻;又所评论,竞为绮艳,不求笃实,由是颇为学者所讥。”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晋书》大量***用了《世说新语》中的小说、杂传。高淑青在《唐初(晋书)***撷(世说新语)因由初探》中曾做过统计:“《晋书》共设十四个类传,其中十个类传***用了《世说新语》的条目。合而计之,列传共***入130人,307条。***用《世说新语》的人数约占《晋书》列传所立人物的17%。而且不只是一个人***用l条,有的传,一个人多至10余条。如《王戎传》***用12条,《顾恺之传》***用11条等。除列传外《晋书》的帝纪部分又***入3人,5条。列传与帝纪共***入133人,312条。而今本《世说新语》所收共1130条本文,唐修《晋书》引用的312条约占《世说新语》条目的28%。” 这在后世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刘知几在《史通·***撰篇》中指出:“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幽明录》、《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诙谐小辩,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乱神,宣尼所不语。皇朝新撰晋史,多***以为书。夫以干、邓之所粪除,王、虞之所糠秕,持为逸史,用补前传,此何异魏朝之撰《皇览》,梁世之修《遍略》,务多为美,聚博为功,虽取悦于小人,终见嗤于君子矣。”

直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仍对此持否定态度:“其所褒贬,略实行而奖浮华;其所***择,忽正典而取***,波靡不返,有自来矣。⋯⋯其所载者,大抵宏奖风流,以资谈柄,取刘义庆《世说新语》与刘孝标所注,一一互勘,几乎全部收入,是直稗官之体,安得目日史传乎?⋯⋯正史之中,惟此书及宋史,后人纷纷改撰,其亦有由矣。特以十八家之书并亡,考晋事者,舍此无由,故历代存之不废矣。”

就我个人来说,实录、正史未必皆可信,***、杂传未必全无凭,我们自己也是历史的过客,我们的评论也不过是某时的有感而发,受前人思想的影响却又求新求变,以求不落窠臼。现在笃定的论断,难保未来不被批驳。而且史料毕竟只是历史的片面记载,如盲人摸象,各执一端,不可能取代历史的真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晋书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晋书文言文人物传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