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驱除鞑虏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驱除鞑虏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公元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准备北伐时发表《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成为朱元璋北伐的纲领。后被孙中山所改编,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这句话最早是朱元璋说的。当时,朱元璋在平定南方后,下令北伐,诛灭蒙元,当时就是说的这句话。
几百年后,孙中山也说过相同的话,当时,清朝甲午战败,割地赔款。
孙中山组建同盟会,要推翻清***,建立民国,提出的口号就是驱逐鞑虏光复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由孙中山在1905年(清光绪31年)所提出十六字政治纲领的前两句。旨在推翻当时中国由满族所建立封建王朝清***,恢复中国各民族本身的民族文化传统,建立由汉族掌权的新***。
鞑虏的指是蒙古族或满族 当时说的是清***。驱除鞑虏就是说推翻满清***,把落后的封建时代和君主***推翻
于是“***”成为受压迫的汉族人民对满清统治者的蔑称。由“***”引申而来的“鞑虏”一词,具有更为强烈的憎恨色彩。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这是当时反对封建主义的一句重要口号
驱除鞑虏”指的是赶走北方少数民族,鞑虏是历史上***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蔑称。清末同盟会曾有“驱逐鞑虏”等纲领,是借鉴自元末明初朱元璋“驱除胡虏”的北伐檄文。民国后放弃该口号转为“五族共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也属于中国人,当今称呼是不恰当的,有违宪法中的民族团结精神,所以这个词在解放之后就禁止使用,并有相关颁布《政务院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
最早提出“驱除鞑虏,光复中华”这个口号的是朱元璋。这句话在当时的意思就是朱元璋要把蒙古人赶出中原,推翻元朝,恢复***的江山。
后来就比喻成要把***的非汉族统治阶级推翻,孙中山先生也用此口号,要把***的晚清***推翻。再后来抗日战争时期也用过这个口号。
驱除鞑虏是指赶走北方少数民族民族,如:满族。鞑虏是历史上***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蔑称。
驱除鞑虏是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确定的纲领之一,当年10月孙中山即将此口号改为“民族主义”。1906年10月,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制订《军***宣言》,再次提出“驱除鞑虏”口号。
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政治纲领。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鞑虏”指清***和满清统治者、贵族。
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中国同盟会与孙中山设想的一个中华民国的***组织一致:在总理下设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这实际上是三权分立的原则
驱除鞑虏指的是把占据华夏大地的异族统治者赶出去的意思。
这句话主要说的是元朝末年时期,由于元朝统治者占据了中原大地,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为了恢复华夏,在他的讨伐元朝的檄文上,就提出来了驱除鞑虏的口号,对于当时凝聚人心有着重要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驱除鞑虏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驱除鞑虏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