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朱元璋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朱元璋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太祖朱元璋的丰功伟绩太多简单的列举一二吧,
1、以一个最底层的身份(乞丐,和尚)揭竿而起带领义军推翻了元朝的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大一统国家。
2、废除了秦朝以来设立的宰相制度,强化了皇权为国家的新政推行扫除了障碍。
3、成祖修撰了《永乐大典》是一部世界级的百科全书,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
4、郑和七下西洋,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到世界立下了不世之功。
以上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主要功绩之部分,也许有人说3、4点不是他,是他后人完成的,但是不要忘记了,没有朱元璋那有后世呢?然否?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在朱元璋时代,国家黄册用来征收田赋的土地,高达8.5亿亩之多,人均更是高达17亩之多。比清朝康乾时候的6亿亩,人均才4亩要高得多。整个洪武时期百姓充实,府库衍溢。盖是时,劭农务垦辟,土无莱芜,人敦本业,又大兴屯田,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
如洪武年间的户部尚书郁新就上书朱元璋说:山东济南府的广储、广豊二仓储粮高达七十五万七千石(约1.2亿斤),而这两仓仅仅供给临清训练军士的军饷支用。德州、平山、济南三卫所储存的粮食虽然足够他们自己支用,但广储、广豊二仓储粮太多而且很多年久腐烂了,应该让这三卫也从广储、广豊二仓支取军饷防止粮食腐烂。朱元璋还解除了元朝时期对工匠长年累月服役于官府的束缚制度。同时又解放了唐宋元三朝佃农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惩罚由主人主宰的命运,中国的工商业工匠,佃农,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确认了平等的***,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隶。
明前期,经过朱元璋的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国力迅速增长,因其年号为“洪武”,所以史称洪武盛世。朱元璋还有一项伟大政策是推行全民***:以学者敖英总结,有三大成就:收容孤老和残障人士的养济院,提供医疗服的惠民药局,免费公墓漏泽园。套今天的俗话,是让中国人老得起,病得起,死得起。放在古代社会,更是了不起的创举。为了监督执行,朱元璋还祭出传统法宝:全国撒网似的暗访,但凡有困难户没得到救助,地方官啥都别说,先六十大板招呼。如明朝万历年间沈榜撰写的《宛署杂记》中,记载宛平县养济院的规模:万历纪元,收萧俊等一千八百名。(万历)七年,又收刘真等五百名。(万历)十年又收李聪等五百八十五名。以一个宛平县的养济院,收容人数达两千余人。以至于许多生活并不贫困的骗子,也***装穷人被收留进来,且赖在里面不走。
因此还发生了个尴尬事,朱元璋时期福建以罗辅为首的十三个好吃懒做的骗子,集体自残变成残疾人,就为混进养济院吃***。气的朱元璋把这几个人全杀了,老婆孩子流放劳改!但如此发狠,也没禁绝了尴尬,终明一朝,懒汉混入养济院,从来都是常见现象,每次明朝***清理,都能清出来一群。砸钱更生猛。现存于各地的明代养济院遗址,都有秀丽的绿化与清澈的井水,堪称高档舒适楼盘。经济补贴也大方:成年人每月三斗米三十斤柴。还有冬夏布匹三丈。管保够吃够穿。这个标准写入了《大明律》,历代认真执行。而堪与这三大***比肩的另一个贡献,便是养老。朱元璋对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颁布诏书和法令,规定每地要善待老人,并让县令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朱元璋怕执行不力,就又叮嘱礼部尚书,要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一下这项政策。
为了让居家养老者有人服侍,洪武六年规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让70岁以上的老人安度晚年,国家允许老人的一个儿子免于服役。洪武二十年,大明颁布终身养老令:八十岁以上老人每月给五斗米三斤酒和五斤肉,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更加给一匹帛和十斤絮。全民养老,大明开创。朱元璋甚至还曾经试验过“保障房”政策,命令在南京试点,于郊外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尽管这项政策,限于封建时代的经济条件,未能全国推广,但可算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公房。
最大的功绩就是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要饭的也能当皇帝!给了无数挣扎在底层的***以希望。至于赶跑了蒙古人灭了大元,那不是朱元璋的功绩。灭六国者,六国也;灭秦者,秦也。灭蒙元者,蒙元也。
康熙皇帝在当政期间,曾六次拜谒明孝陵朱元璋的墓,并且行“三叩九拜”大礼。
“三叩九拜”指的是双膝跪地三次,每一次头触地3次,共叩九个头,这是最隆重的行礼方式。
历史上康熙确实曾六扫朱元璋的墓,不过这都是在康熙六下江南时候顺便做的事,可以看作是康熙的政治秀,借此拉笼、讨好、贴近江南百姓,借此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借此消除“反清复明”的抵触因素。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康熙为了了解江南情况,开始了第一次南巡。
十一月康熙到达了江宁(南京),随后拜谒了明孝陵,并在朱元璋墓前行“三叩九拜”大礼。无疑康熙的举动感动了围观的江南百姓,纷纷暗挑大拇指称康熙是个明君。
其实朱元璋也曾这样做过,朱元璋灭掉元朝后,曾对群臣说:“我们要有感恩的心,要感激元朝,是它给了我们吃的喝的及用的一切,明朝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朱元璋识字不多,但有朴素的感恩思想,康熙有文化,这点表面文章更是驾轻就熟。
想当初顺治皇帝刚进北京立国时,为了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就主动厚葬了明末崇祯皇帝,其所作所为是为了收买人心,这和刘备当着众将摔阿斗是一样的效果。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顺道拜谒朱元璋之墓又不费事,又无伤大雅,换来的却是江南百姓的好口碑,何乐而不为呢?
取得了第一次显著效果后,5年过后,康熙进行了第二次南巡。
我是梦话春秋,我来回答。
“三跪九叩”是指的双膝跪地三次,每一次头触地3地,共叩9个头,这是***最隆重的行礼方式,根据书籍记载周朝就有三跪九叩礼,一般对天、地、君、师、父行的大礼。
康熙二十三(1684年),康熙为了解江南情况,开始第一次南巡。十一月康熙到达了江宁(南京),随后拜谒明孝陵,并在朱元璋的墓前行“三跪九叩”大礼。这一举动感动了周围围观的江南百姓,纷纷暗挑大拇指称康熙是个明君。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因南方水灾,再次南巡。再到明孝陵拜谒,看到明孝陵有些破败,令阿兰泰、张立书负责修缮,并赐御书“治隆唐宋”四字立碑在朱元璋的墓前。康熙这一举动受到百姓的拥护。“治隆唐宋”寓意着朱元璋治理的大明朝已经超越中国唐、宋两朝。这是给朱元璋最高恭维。
一,安抚天下。
康熙南巡不仅去了明孝陵,还去了曲阜孔庙给孔子也行三跪九叩大礼,并亲书“万世师表”四个字,以表彰孔子在教育领域的成绩。这个举动同时进行,这就等于对汉文化的认同,对汉族知识分子的尊重,这一下得到天下读书人的心。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天下并没有太平,反清复明的组织都转入地下,经常还给康熙找麻烦。许多***还没有真正融入清朝的统治中。满清入关多年,因为留发不留头,进行暴力统治。一味地进行暴力统治是不可取的,前朝蒙元的失败就是教训。
康熙决定缓和民族矛盾,争取***的支持。既然***们对明朝念念不忘,那么康熙决定祭奠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并行大礼,表明自己的大清朝是承接明朝大统,乃是天授。让天下人都能归顺大清朝,大清朝也明朝的延续。
二,个人崇拜。
朱元璋是真正的草根出身,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拼打的江山,开创了明朝200多年的基业的皇帝。康熙是比不了的,康熙是一位守成皇帝,因为开始清朝与他没有关系,他只是把清朝给发扬光大了。康熙对朱元璋的能力是非常崇拜的,特别自己执政以来,面对着许多困难,此时他需要向一个先辈学习请教,朱元璋正适合。朱元璋从一个和尚到大明朝创建人,并把大明朝治理的井井有条,这一切都让康熙佩服的五体投地,所以他给朱元璋扫墓,要行三跪九叩大礼,是向自己的崇拜的先辈请教学习治国方针。
三,转移仇恨。
康熙和顺治两父子都是很不错的演员,演技几乎以***乱真,差点骗了当时的天下人。
仅说顺治皇帝,他就做出过一件很荒唐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给崇祯皇帝上吊的槐树捆上铁链。
在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曾在一棵槐树上上吊***了。
所以,在清军入关后,他们为了获得名义上的正统、为了把明朝灭亡的责任推到李自成身上,就把这棵槐树当成了他们演戏的工具,直接在当年给这棵树锁上了铁链。
称这棵槐树有罪,罪在协助了崇祯皇帝的上吊。
这个举动在当年着实是忽悠了很多明朝人,让很多明朝人都觉得清朝是真心实意来为明朝复仇的,并不是和自己有着不可化解矛盾的入侵者。
但实际上在做着这件事情的同时,他们却也在疯狂杀戮着明朝的皇室成员们。
由于担心一些明朝支持者们会打着那些皇室成员的名义反清复明,所以他们就分别找一些借口杀掉了很多明朝的王爷以及他们的所有血脉亲属。
这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的,大家想一想就能知道给崇祯歪脖子树上锁链的行为有多么虚伪。
而在顺治皇帝之后,康熙也做出了差不多的举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收买人心。
这是最重要的。
康熙南巡,并不是仅仅去三跪九叩明孝陵,还有一系列操作。
比如第一次南巡,康熙到曲阜孔子庙三跪九叩,亲书“万世师表”。
第二次南巡,康熙到浙江绍兴的大禹陵,行九叩礼。
康熙统治时期,满清已经杀入关内多年,大***过去也已经多年。
所谓留发不留头,敢于抵抗的***不是被杀光,就是转入地下反抗了。
先给题主纠正几个小错误,题主配图错误,你问康熙帝,配一个他儿子雍正帝的头像作甚?第二康熙帝确实在任期间六下江南“南巡”,但并不是每次都亲自前往,也不是每次都三跪九叩,我列举一下康熙六下南巡的时间和几次中做的事儿,大家可一目了然。
(此为朱元璋)
六次下江南的时间分别为: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亲自祭陵,并以超常的三跪九叩礼节对前朝太祖特殊礼遇,史载南京百姓有数万人在场,被感动得流泪)、二十八年二月(康熙亲自祭陵,但无三跪九叩)、三十八年四月(康熙亲自祭拜,并且手书‘治隆唐宋’立于陵前,无三跪九叩)、四十二年二月(康熙未去,派遣大学士马齐代为祭明孝陵)、四十四年四月(康熙亲自祭陵,并率领诸位皇子随祭,无三跪九叩)、四十六年三月(康熙亲自率领文武百官祭明孝陵,无三跪九叩)。
此图为康熙亲自手书“治隆唐宋”
之所以康熙如此重视祭祀前朝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有研究学者认为孝陵在当时已经成为明遗民寄托旧有政治认同和前朝记忆的符号,从而被赋予了与新王朝的统治秩序隐然对抗的意义。康熙此举显示了他政治意义,毕竟在清初的多尔衮执政之时的剃发令几乎伤害了江南所有士族***的心,如果还坚持旧政,对清代皇帝的统治只能是有害无益,康熙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极强的安抚及笼络人心,用以怀柔满汉矛盾的文化策略,而且在文化礼节之上对正统儒家文化也表现出极强的亲和姿态(例如不推行满文,而是推行汉文)这样的举措更进一步沟通与汉族士人的文化心理距离,以便于消除对抗,更利于统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朱元璋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朱元璋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