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伟人孙中山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伟人孙中山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陈寅恪(1890.7.3一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
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前辈史学四大家”所著《柳如是别传》应该是比较严谨的历史人物传记吧!
《柳如是别传》,是史家陈寅恪晚年的封刀之作,约八十余万言。
《柳如是别传》描写的柳如是乃明末清初的名妓,嫁给钱谦益。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已”。
陈寅恪自言“世所传河东君(柳如是)之事实,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
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缘起有一诗:“平生所学惟余骨。晚岁为诗欠砍头。幸得梅花同一笑,岭南已是八年留。”
谢谢悟空邀请。
最真实的人物传记莫过于正史中的传记了。
比如《史记》中的本纪、列传都是属于个人传记,也是了解历史人物最重要最权威的史料,不可不看。
而二十四正史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属于传记类型。
其他历史人物传记基本都是根据各种史书史料撰写而成的。
比如《XX会典》、《XX实录》、各种文人笔记都是属于史料的一部分,也都是研究历史人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其花时间精力看那些花里胡哨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传记,不如静下心来读一读正史里面关于历史人物的真实描写或历史人物自己的文字或同时代学者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评论,这些才是最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古代的史书首推《二十四史》。这部书是官方认可的书,一般也是官方组织编纂的,史料比较详实,水平较高。
但由于是官方史书,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一般当代王朝不写当朝事,有的王朝出于制造天命所归的神话,给自己添彩,给前朝摸黑。尤其是元清两朝为前朝编的历史。但如果你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这些书都是可以看的。其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写得很不错。
这些书按照中国的惯例,人物传记一般在世家和列传部分。前者为帝王传,后者为有影响的人物传记。建议读原文,这样能更接近历史人物。
现代的人物传记看各人爱好了。我推荐一本吴晗写的《朱元璋传》,看后获益良多。
国外的我就推荐《罗马十二帝王传》和《***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写拿破仑的传记都写得不错,究竟拿破仑是西方人集中研究的人物,各人写得有各人的切入点,参照的看比较有意思。我读过英、法、意、俄、前苏联、德等几个国家的。
暂时先推荐这几本,以后再说吧。
精选的人物有古代名人:人文始祖——皇帝,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盛世君主汉武帝——刘彻,还有汉高祖——刘邦,周武王——姬发,唐太宗——李世民等等的帝王人物;精选的近代名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人物。还有在某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如:文字创造代表者——仓颉,治水英雄——大禹等,在思想方面有作为的人物,如:道家老子——李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胡适等
1《曾国藩》
唐浩明
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政商必读。
共修订了人民文学等老版讹误106处,是唐浩明先生唯一作序版本,同时也是这部经典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2《知行合一王阳明》
度阴山
即使纯粹作为王阳明***一生的故事书来看,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难得的是,作者把心学体系形成的脉络和精髓基本蕴含在王阳明的人生故事中了,对于读者来说,[_a***_]***是双重的,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王阳明传记的最大特点。
3《朱元璋传》
初中生课外必读人物传记书籍 《韩愈传》 《苏东坡传》 《海瑞传》 《鲁迅传》 《孙中山传》 《闻一多传》 《爱因斯坦传》 《华盛顿传》 《丘吉尔传》 《海明威传》 《甘地传》 《特蕾莎修女传》 《曼德拉传》 适合初中生的经典书单 萧红的《呼兰河传》
巴金的《家》《寒夜》
老舍的《四世同堂》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
叶圣陶的《倪焕之》 沈从文的《边城》 余华的《活着》 阿城的《棋王》 杨绛的《我们仨》 古华的《芙蓉镇》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名人传。
《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倾注他全部***,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中跟三位***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
我自己在初中时曾有一段时间很抑郁,可能和家庭迁徙,、父母亲关系不太好、看了不少各方面书等原因造成思想早熟有关。记得从中学到大学看了不少名人传记,但一般主要重点看这些名人的早期生活、学习经历环境,后来发现他们的优秀或者不良品性人格的形成,往往有那么一两个关键人物(或者亲人或者老师)的影响。后来慢慢从那种抑郁状态解脱出来和那些好书、好报刊等有很大关系。在此,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传》、《孙中山传》、《蒋介石传》、《拿破仑传》、《华盛顿传》、《希特勒传》、《富兰克林传》、《尼***传》、《罗素传》及其诸多作品、《罗曼.罗兰传》及其诸多作品、《名人传》、《佛陀传》、克里希那穆提系列作品、《忏悔录》、《贝多芬传》、《卡夫卡传》、《苏东坡传》……当你走进书中许多名人的童年少年时,你就会发现人生早期的经历是多么重要,那个阶段所接触到的人、事、物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多么长久,由个人会影响至家庭、组群,而名人的人生又会极大影响到整个国家或者人类的历史、命运!而当你明了这些后,就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更为理性、全面、准确的把握!
我仅知道的安徽名人有下列十八位:
吴 琼 1962年3月2日出生,安徽芜湖市繁昌县人,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马 兰 1962年4月23日出生,安徽省太湖县,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周 涛 1968年3月23日出生,安徽淮南市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任北京演艺集团首席演出官,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
历史上,安徽重量级人物也很多,帝王将相,文治武功,非常了得:
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
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华民国时期皖系军阀首领,号称“北洋之虎”,孙中山“***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男,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元勋大部分是安徽人,比如名将徐达、常遇春等。
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话说安徽绩溪胡氏真的很厉害啊!
洪学智上将,他曾于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皮定均中将,在中原突围时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评军衔时,***专门批示:“皮有功,少晋中!”
安徽名人灿若群星。古代,我只想说老子,曹操,朱元章,包拯四位。老子是元始天尊,所著道德经流芳百世。曹操,乃汉末一代枭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大诗人。朱元章,乞丐变成皇帝,此乃人类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英雄豪杰。包拯,华夏千年史上最难得的清官。他的龙头闸,虎头闸,狗头闸,让皇亲国戚,普通百姓法律面前***平等。现代,我只想说陈独秀,洪学智,李克农三人。陈独秀为***的创始人,与河北的李大钊统称为南陈北李。是他们在觉醒的年代,让苦难的中国有了灿烂的未来。洪学智一生两次被共和国授予上将军衔。李克农大将是隐敝战线的绝出领导人,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安徽名人太多,我只说以上七位。
说到安徽名人,陈独秀不得不提。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己卯八月廿四日),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渌水乡广圩陈家剖屋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婴儿就是后来影响了中国革命的陈独秀。
关于陈独秀的家世,他本人在其自传性的文字中未曾提及。但据其家谱《江州义门陈氏宗谱》介绍:“陈氏受姓,始于胡公(即虞舜之裔),至南北朝时,子孙衍于全国,但隋朝建立后,似仅在荆门之谷(今湖北宜昌附近)保留了宗支,延至初唐,荆门一支中的陈兼后代又避迁于泉州(今福建泉州)仙游乡,稍后,作为胡公的七十一世孙陈阔访友于江州(今江西九江),因爱庐山名胜而定居于此,时在盛唐,‘江州义门陈氏’之称由此而定。”到第八十三世时,义门陈氏聚族而居者已经达到3700余人,引起了***的注意,所以在北宋庆历年间,地方当局令其分庄,陈氏家族开始分化。到南宋淳熙年间时,陈汝心率一分支从江州迁往怀宁,所以陈汝心就成为怀宁陈氏的始祖。陈汝心有四子,依次名为崇本、崇志、崇德、崇义,其二子崇志一支的怀宁第十六世(大纶公支)陈天植便是陈独秀的曾祖父。
在陈独秀出生时,其曾祖父已经作古。决定陈独秀家庭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是陈独秀的祖辈和父辈。祖父陈章旭,生于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以私塾教师为业,生有四子,分别为衍藩、衍藻、衍中、衍庶。陈章旭为人精明强干,学问深厚,是陈氏家族的中坚人物,也是安庆城里有名的士绅。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陈章旭与长子衍藩(陈独秀的大伯)投笔从戎,佐助官府,所以在清军收复安庆后,陈章旭获得了候补知县的空缺。陈独秀生父陈衍中,生于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在考取秀才后,虽曾做过几年小官,但是最后也不得不以塾师为职业,直到1881年客死于苏州,当时陈独秀年仅3岁。
陈独秀出生时,陈家家境并不富裕,改变了这一情况的是他的四叔陈衍庶。陈衍庶,字昔凡,生于1851年(清咸丰元年),1875年(清光绪元年)中举,初任知县,因治河有功,由知州、知府一路升到府级以上省级以下的道员。
衍庶在东北怀德、柳河、辽阳、新民等地做官的时候日俄战争爆发了,日本和沙皇[_a1***_]为重新分割东北和朝鲜,在中国的领土上打起仗来。由于战争双方都需要马匹,于是中国商人乘机贩运马匹以获取暴利。当马匹经过衍庶的管辖地,他便抽牲口税。由于这是临时性的税收,不用上缴国库,谁收谁得,所以大部分税收都落入了陈衍庶的腰包。大约到了1908年,陈衍庶的腰包里有了数以万计的银两,面对着乱哄哄的世道,他“相时而动”辞官回家,陈衍庶在辽宁省彰武县买了200余亩地,在安徽贵池县买了800亩地,在北京开设了崇古斋古玩铺,在奉天也设了分店。陈衍庶在安庆还有10家市房(铺面),在城里南水关还有一处自建住房,那是当时安庆有名的陈家大洋房子。洋房的门楼有一丈多宽,俨然是一派官僚地主的气势。陈独秀说他原出生在一个小户人家,平时绅士们向来瞧不起。但当他的叔父发达了以后,这个小户人家就一跃而为安庆的名门望族,为邻里所另眼看待了。陈独秀丧父后,过继给叔父陈衍庶,但是,事实上他后来没有继承嗣父的遗产,所以富裕的家庭经济情况与陈独秀的思想发展和生活道路似乎没有多少联系。
陈独秀一生有很多名号。他原名为庆同,学名是乾生,字仲甫。在留学日本时,陈独秀改名“由己”,意在自己决定事情。在办《安徽俗话报》时,他署名为“三爱”。“独秀”之名最早出现于《甲寅》杂志。该刊第1卷第4期发表了由陈独秀写的《双秤记叙》一文,其署名就是“独秀山民”。这是他第一次用“独秀”的名字发表文章。据他自己介绍,之所以取“独秀”之名是因为家乡安庆有座独秀山,他取此名是想表明自己是独秀山下的居民而已。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主办《每周评论》,开始使用“只眼”的笔名,此外还有“顽石”、“撒翁”、“雪衣”、“实庵”和“D·S”等。在上述各个名号中,D·S最有趣,此名看起来既是独秀两字英译的缩写,同时也是英语民主(Democracy)和科学(Science)的缩写。这或许纯粹属于巧合,但从后来陈独秀革命历程来看,这似乎又有一些象征意义的,因为陈独秀一生所为之奋斗和努力的正是“民主与科学”,这也伴随了他一生的思想演变的轨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伟人孙中山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伟人孙中山人物传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