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明朝历史***简短介绍,明朝历史***简短介绍5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事件简短介绍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事件简短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第一功臣是谁?他的功绩是什么?

明朝第一功臣是谁?他的功绩是什么

大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是谁?

我简单说说开国功臣哪些有资格入选“第一功臣”并说明理由。大家心里自己一定有杆秤,见仁见智吧^_^

明朝历史事件简短介绍,明朝历史事件简短介绍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徐达:扫平张士诚,陈友谅,皆有功。北伐灭元是核心人物。修筑明长城

李善长:几乎明太祖发动的所有战役的后勤供给“打主力”的都是他。所谓外行谈战略战术,内行谈后勤。

朱升:提出“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这一对于太祖最宏观的大战略构想。

明朝历史事件简短介绍,明朝历史事件简短介绍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沐英:创造一次战役斩首六万的神话。又是太祖义子中最能干的一位。

刘基:提出先打陈友谅,再灭张士诚这一“最现实 最直接”的战略构想。

宋濂:当笔杆子为太祖造舆论威望与声势。太祖北伐的檄文据说就是他作出来的。

明朝历史事件简短介绍,明朝历史事件简短介绍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常遇春:号称有十万军队就能横行天下,时人称之为“常十万”。

邓愈:被明太祖称为自己的“万里长城”。可见善守之才还在耿炳文,吴良,吴祯之上。

你好,第一功臣属于于谦啊。没有于谦怎么来后续的明朝啊,“力挽狂澜拯救明朝”先不说于谦之前的功绩,只说“土木堡之变”瓦刺犯边,此时的明朝是由宦官王振权倾朝野,他极力支持皇帝亲征,于谦及其他官员极力反对,但当时皇帝明英宗年轻气盛,决定亲率50万大军北征瓦刺。

年轻的朱祁镇不是也先的对手,在王振怂恿下,明军战败,连皇帝也被俘虏,随行官员战死,大明几乎全军覆没,这简直和北宋靖康之耻一模一样,皇帝都没了。

皇帝都没了,朝野震动,生死存亡之际,于谦站出来了,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生死关键时刻,做出三个重要决定:

1.力主抗战,反对迁都,敢言迁都者杀无赦

,要知道南迁那就是放弃北方地理优势,那明朝灭亡也不远了

2.另立新君,重建领导核心,国不可一日无君啊,当时有两个选择,于谦选择立弟弟朱祁钰,而没有立皇太子,皇太子年幼不足以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所以立已经成年的朱祁钰。虽然最后因为两皇之争,于谦没有好下场,但于国家社稷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3.迎回明英总宗,于谦于危难之际挽回明朝,又同时促使明英宗的回归,自然也达到政治巅峰。最后被陷入狱,但于谦一生都是“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堪称第一功臣,挽救明朝。


明朝第一功臣是戚继光,他在闽浙粤沿海一带抗击倭寇,他发明了戚家军刀,杀得倭寇哭爹喊娘,闻风丧胆!为了振军纪他亲手***不听军令的儿子!经过十余年八十多场战争,把倭寇赶回了日本,稳定了大明海防!

明朝的缔造者是朱元璋,他开国的功臣很多,但最主要的人物是文有李善长,武有徐达。

文人在和平年代重要,武将在战争年代重要,这只是相对的,对于一个***来说文和武是相辅相成,谁也离不了谁。但在战争年代是靠“拳头”说话的,嬴了才有话语权。只有嬴得战争的胜利才能谈其它的。

朱元璋是大老板肯定是最后的拍板人;徐达是军事方面战略方针,战役方略的提出和规划者,是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李善长负责后勤保障和宣传协调等工作,实际上谁也离不了谁,如果如果非要排名的话,应该徐达在李善长前面,因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一切!

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

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

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

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简短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简短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