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江阁是一处为了纪念“诗圣”杜甫所建的仿古园林建筑,该地处于湖南长沙西湖桥一带,倚靠着湘江,它与橘子洲和岳麓山遥江相望,与天心阁距离不到1000米,作为一处美景也成为了湘江风光带中的一部分。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杜甫的生平和个性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中国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又因为他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
杜甫的生平事迹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因曾居住在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所以从前人们叫他做杜少陵。他生在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死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终年五十九岁。 他处在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剧烈时代。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
但我得否认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受,他是一个诗人,出生于大唐***盛世,而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醉时歌》不但不是醉后狂言,反倒说明对现实取得了清醒的认识:“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言知何用!”杜甫看出自己和统治者之间的距离,表示出要离开他们了。杜甫所达到的这个思想高度,我国文学史上不少诗人也曾达到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