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货物贸易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货物贸易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丝绸之路打通以后,西域的物产开始传入中原,我们熟悉的芝麻、葡萄、无花果、甜瓜、石榴、绿豆、黄瓜、蒜、香菜、核桃都是经由丝绸之路陆续传入中原。1、香菜
香菜,又名芫(yán)荽(suī),原产于中亚地区,是一种有独特气味的蔬菜。汉朝时,张骞从西域带回中原。
2、芝麻
芝麻,又叫胡麻,汉朝时从西域传到中原,芝麻的***富含油脂,是榨油的原料之一。
3、无花果
无花果,汉朝时从西域传到中原,可以食用鲜果,还可以制成果脯食用。
4、黄瓜
黄瓜,又叫胡瓜,原产于中亚地区,富含维生素C,西汉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
5、葡萄
葡萄,原产于地中海及中亚地区,葡萄的果实富含大量葡萄糖、果糖,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汉朝时,葡萄经由丝绸之路传到中原。
丝绸之路交流的主要物品丝绸。瓷器。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其他豪华制品。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
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丝绸之路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
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
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
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
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
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
在明朝建国初期,由于百废待兴,百姓温饱是最重要的大事,所以农业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谈不上抑制商业。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恢复被元朝摧毁的商业,甚至取消了大部分的商税,至万历期间才恢复征收,但仍旧非常低,只有三十取一,而且这个税率一直到明朝结束都没有改变。由于当时是审计制度落后,偷税漏税非常严重,再加上国家对商税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当时商人的缴税负担实事是非常低的。反而农税占税收的比例最大,达到75%,而商税才占税收的10%。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到了明朝中叶,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巨量的白银存量来自于与世界各国的贸易。
明朝皇帝隆庆将海禁解除后,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起规模庞大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精美的商品,使中国自明代中叶以来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中国商品有千百年传承和发展起来的让人叹为观止的精湛工艺,质量优良。中国商品如生丝、丝织品、茶叶、瓷器、砂糖、棉布、药材占据着市场垄断地位。根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
另一个吸引白银流入的原因是套汇。
欧洲商人将日本、欧洲、美洲白银大量运往中国,套换黄金,然后再运回欧洲兑换。获利丰厚,***横财。如在中国市场上,纯银和纯金的比价通常是十比一,而在欧洲通常是十五比一。由于来往欧洲与中国的航船容积有限,白银与黄金体积小价值高,容易存放,不会腐烂。在有限的货仓容积里能够达到最大的利润容积比。所以欧洲人最喜欢把白银运来,然后购买黄金运到欧洲兑换。
有人统计过,中欧海上贸易航线建立后,美洲白银通过太平洋运到马尼拉,再转至中国,美洲白银通过太平洋运到菲律宾的数额,在1590—1602年估计为2010吨,1602—1636年约2400吨,1636—1644年约210吨,总共达到4620吨。 另外还有日本、印度、波斯等国的商贸往来,使明朝的白银储量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
当地球上其他小伙伴不是在玩泥巴(非洲美洲东南亚澳洲),就是一天到晚为七大姑八大姨之间的矛盾干架(欧洲),要么就是一群神棍不吃不喝祈求***活佛把自己带走(中东印巴)。
而这个时候家道渊远的东亚小伙还知道埋头种田炒茶织布造瓷器,这觉悟已经高过不少人了。在其他的小伙伴眼里世界上居然有茶叶这种高级饮品,还有这盘子瓶子真TM好看,这衣服咋就这么让人不舍得穿呢?卖卖卖,身份地位的象征嘛,谁还没有个追求咋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货物贸易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货物贸易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