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曹叡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曹叡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吴陆逊这样评价曹叡:“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时”,能够给东吴大都督陆逊留下如此印象,可见魏明帝曹叡在当时是个非常厉害人物!虽然曹叡前期颇有建树,但是因为他后期骄奢***,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光辉的一面,所以曹叡是优缺点各一半。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曹叡的一生!
曹叡的生母是甄氏,甄氏原本是袁绍的儿媳,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之后,甄氏被曹丕所纳,初期十分得宠,生有曹叡和东乡公主。
曹叡从小就样貌俊俏,十分聪明,十分讨人喜欢。尤其是曹操对他疼爱有加,曾经对人说曹叡可以继承曹家的第三代基业,也常常让他伴随左右学习。后来曹叡的母亲甄氏失宠而成为了一个怨妇,在黄初二年(221)被曹丕赐死,曹叡受到牵连被贬为平原侯。这之后,曹叡成了一个爹不疼,没娘爱的孩子!
因为曹叡其母亲甄氏的原故,曹丕一度想立京兆王曹礼为太子,但是最终因为曹叡表现十分优秀,确立了他为太子。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曹丕病危,确立曹叡为太子,命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为托孤大臣。次日,曹丕病逝,曹叡继位登基,是为魏明帝!
安内:登基继位之后,曹叡任用大批贤良,曹魏***气象为之一新;
攘外: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防御了吴、蜀的多次进攻,同时出兵平定鲜卑,消灭了北方的公孙渊。
可以说曹叡建树颇多,尤其是在容受直言、不杀谏臣方面,曹叡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非常少见的。
曹睿是曹操的孙子,魏曹丕文帝的长子,文昭贞皇后的母亲,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个皇帝。 他从公元 226 年到 239 年在位 13 年。 曹睿能写诗散文,与曹操、曹丕并称为魏国“三祖”。 你对他的故事了解多少? 曹睿是怎么死的? 曹睿死后谁继位,曹睿的哪个儿子继位,带着这三个问题继续往下看!
曹睿死后继位:魏明帝曹睿为曹魏的第二个皇帝,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三祖。 曹睿在位时,命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吴、蜀的多次进攻,平定鲜卑,攻打公孙元。 那么曹睿的皇位到底传给了谁呢?
魏哀帝齐王(李恭)昭陵县宫曹芳(239-254)在位15年)
曹芳(232-274),字岚清。 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位皇帝,在位239年至254年,是曹睿魏明帝的养子。 据《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凯之子,曹张之孙,曹操曾孙。 曹芳是魏明帝的养子,但从小在宫中长大的曹芳,并无出生史。
卫青龙三年,封齐王,239年立为太子,当年即位时年仅八岁。 改年号荆楚,公元240年改年号郑氏。 即位后,曹爽将军与太尉司马懿共政。 魏正世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改高平陵,废曹爽(后灭三氏),独掌军权,改名嘉平。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掌权。 李峰、张骥等人欲罢黜司马师,以夏侯玄为辅。 事发后,三人被消灭。
公元254年,曹方以失德为由被司马师废黜,贬为齐王,立曹茂为帝。 司马师、司马昭先后上台。 继晋国国后,封曹芳为少陵郡公。 晋太史武帝十年(274年)驾崩,追谥李公。
曹睿前期还是可以的,多次御驾亲征,有胆有识,有谋略!当时,诸葛亮和东吴约好一起进攻北魏,司马懿对战诸葛亮,曹睿御驾亲征,对抗东吴,东吴轻松就被他打败而退兵。
诸葛亮死后,好几年没有兴兵打仗,曹睿就有点飘了,想与神仙来往,就大量建高楼,盖宫殿,劳民伤财!忠诚前去劝诫,不是被杀,就是被贬!皇后毛氏一句怨言,就导致自己和一批宫女都被赐死!
这就像动物界所说的生物链,有天敌才能更好的生存呀!
曹操的孙子、魏国第二任皇帝曹叡获得的评价是很高的。
三朝元老刘晔给这位年轻的天子如此评价:“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陈寿也认为曹叡可“追秦皇、汉武”。
东吴陆逊对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时。”
裴松之评价道:“一代明主耳。”
不仅自己人这样评价,外人、后人也一样评价。这样看来,曹叡好像真的是一代明主了。
好吧,看看曹叡干了什么?
1、抵御了蜀汉与东吴的进攻。拜托,东汉十三州一部曹魏占了凉州、雍州、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司隶校尉部以及荆州的南阳、扬州的江北部分。蜀汉只有一个益州。东吴占了荊州(除南阳)、扬州的江南部分以及绝大部分还是蛮荒的交州。
感谢邀请,首先曹叡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比起他父亲曹丕强多了,曹叡生性多疑跟他爷爷曹操到是很像,但由于少年丧母,
让他误以为是他养母郭皇后害死了他的生母,所以对他一直怀恨在心,于是就出现了后期他执政了之后,想方设法要杀了郭太后的打算,但是郭太后是他母亲又不能明着来,只能想办法逼他,这可把司马懿给急坏了,但是又没有办法,同时曹叡的御人之术也特别厉害,他在位期间曾御驾亲征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就连司马懿也忌惮他三分,可以说曹叡在世时司马懿是不敢乱来的,
然后他还说了话最经典的话就是,朕不要辅臣,朕要政由己出,可以看出一个帝王的霸气!
只可惜他身体不好…英年早逝了,他如果不死那么早,司马懿也是没有机会夺取曹魏江山的,以至于他死的时候说了一句父亲你留给我的江山,儿子守不住了!也可以看出他的无奈!其实他还是挺有头脑的!就是太沉迷了整日饮酒作乐!
清代著名学者严可均(1762年—1843年)在其纂辑之煌煌巨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全三国文》卷10《魏明帝》中,据南朝刘宋时裴松之征引魏晋时人王沈所撰《魏书》记载,辑录有曹魏明帝或亲自,或令有司撰作的一篇《哀策文》。严可均冠以《甄皇后哀策文》之名。然而,严可均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他极有可能望文生义,把《哀策文》哀悼的对象搞错了。近人徐公持亦持魏明帝为生母甄氏撰《哀策文》之说。(徐公持:《魏晋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159页)
魏明帝《哀策文》究竟为谁而作?至少自裴松之之后,至严可均之前,历代学者皆未明确辨析或争辩此问题。从裴松之置此《哀策文》于《三国志·郭皇后传》事,不难推断,裴氏认为魏明帝此文系为于青龙三年正月去世的魏文帝皇后,明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的郭氏所作。历代学者对此均未有异议、争辩,显系赞成裴说。严可均辑录此文,冠以《甄皇后哀策文》之名,似系自裴氏以来,首次提出魏明帝此文系为其生母甄氏所作者。
裴氏等人立论的依据,当即《哀策文》中记载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有关信息。此文记载的时间是青龙三年三月壬申,而青龙三年正月丁巳,郭太后去世。事由是皇太后梓宫启殡,葬于首阳之西陵。启殡是中国古代丧礼中之一项仪节,指死者死亡后,至第三天举行大殓,将死者遗体置于棺柩中,在堂下当西阶处挖土成坑(肂,或称之殡宫),置棺柩于其中,谓之停殡。自死亡至停殡及停殡的时间,据死者的身份地位而定。《礼记•王制》记载天子自去世到成殡间隔七天,停殡七个月后再安葬。诸侯是五日、五月,大夫、士、庶人三日,三月。停殡期结束后,将棺柩从殡宫中拉出,举行朝祖(辞别祖先)礼仪后下葬,谓之启殡。
首阳陵是魏文帝曹丕的陵墓名。《哀策文》所说的“首阳之西陵”,是魏文帝曹丕生前确定的自己的后妃随葬于首阳陵涧西之制。魏明帝安葬郭太后,系遵循魏文帝《终制》之有关规定。据上述文献所载,可知《哀策文》中提及的“皇太后”,即指郭氏。这或许也是裴氏立论的主要依据,及历代学者对此问题多无异议和争辩之缘由所在。
严可均则提出,此文系魏明帝为其生母甄氏所作,故题此文名曰《甄皇后哀策文》。笔者认为,此处所谓“甄皇后”,虽难免系严氏或《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的抄录者或刻印者笔误所致。但若系严氏有意为之,则其中之缘由,颇值得探究。若此处“甄皇后”非严氏或抄印者笔误,则其立论之依据,盖在于严氏认为《哀策文》的有关措辞,与史书记载的相关史实,尤其是《汉晋春秋》所载郭后之死严重不符。
首先来看《哀策文》中的有关措辞。这些措辞,对皇太后的不幸去世可谓哀伤凄惨、情真意切。皇帝因为皇太后的不幸去世,使劲的捶打自己的心口,跺着脚的蹦(古代丧礼中的仪式,表示极度的悲痛),大声哭号,仰头看天,向上天倾诉。对皇太后生前的功德,则不吝赞颂,甚至是溢美之词,将皇太后与舜之二妃、周之三母(指周太王古公亶父、季历、文王三代君王之妻,皆为古代中国贤惠品德女子的象征)相提并论,与之媲美。或许在严氏看来,这些措辞,应是魏明帝对其生母甄氏的痛惜和赞颂,而不应施用于与甄氏因争宠而致其于死地,对魏明帝而言有杀母之仇,最终被魏明帝逼迫致死的郭后。
魏明帝生母甄氏,中山无极(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北)人。建安年间,嫁于袁绍子袁熙。曹操灭袁绍集团后,甄氏为曹丕掠娶,曹丕初与甄氏夫妻感情深笃,甄氏至因有“专宠”之感。
然而,曹丕即帝位后,与甄氏感情却逐渐破裂,反目成仇,最终的结果是甄氏于黄初二年六月被曹丕赐死。甄氏失宠的主要原因,或在于曹丕移情别恋,他称帝后,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郭后、李、阴贵人等也陆续得到曹丕的宠爱,甄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感觉不复存在,难免有怨言。据说曹丕因此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尤其是郭后的得宠和她为专宠对甄氏设计的阴谋,可能是导致甄氏被赐死的直接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曹叡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曹叡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