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陂战斗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黄陂战斗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意义:
1.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2.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奇的篇章”。
黄陂人的祖籍主要集中在江西,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实:
姓氏来源:
大部分黄陂人的姓氏,尤其是大姓如王、张、陈、李、刘等,其祖先在明洪武年间从江西迁入黄陂1。
例如,区东部甘棠街道的万姓宗族和西部祁家湾街道的土庙李氏宗族,都是明代从江西迁来的1。
历史背景:
元末明初,由于战争和灾害,黄陂地区人口大量减少。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实施了“江西填湖广”的人口迁移政策,大量江西人迁入黄陂,使得该地区人口得以恢复和增长。
千里跃进大别山首次战役:张家店大捷
刘邓大军1947年8月底,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后,立即实施战略展开。与此同时,蒋介石急令尾随我军南下的23个旅追过淮河,分路扑向大别山区,妄图寻歼我军或将我军逐出大别山。根据这一情况,刘伯承、邓小平急令陈锡联:“趁敌西调,皖西空虚,迅急回师,放手歼敌”。 张家店战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
张家店战役是一场漂亮的外线歼灭战,城内是构筑重重防御工事的***88师的62旅,城外是设下层层包围的刘邓大军三纵部队。根据敌人当时的防御情况,三纵决定以9旅从西南方对张家店实施主攻,7旅由北,8旅由东,东南实施攻击。张家店的战斗第一个阶段是肃清***,第二个阶段是发起总攻。金狮寨诱敌战、山王河遭遇战、张家店歼灭战、槐树岗阻击战,环环相扣。
张家店战斗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第一次战斗,当时是在无外援的情况下,在张店打响了一场歼灭***精锐之师,就是88师的一个旅,这次战斗的胜利,不仅打响了皖西革命的第一枪,并且消灭了***精锐师之后,给军心和民心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高山铺战役。
1947年秋,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根据中央战略决策,刘伯承司令员和***政委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12.4万余人,转战千里,长驱直入大别山,揭开大转折历史序幕。蒋介石急忙调兵追截,纠合22个旅的野战部队要予“聚歼”!
刘邓审时度势,决定利用蕲春境内高山铺一带的有利地形,创造条件,诱敌深入,围歼尾追之敌。 10月25、26日,刘邓指挥我军一纵十八旅、六纵第五十二团和中原独立旅用“拖刀计”将敌整编四十师(相当于军)及整编五十二师八十二旅,引入高山铺狭谷地带围击聚歼,共歼敌1.26万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陂战斗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陂战斗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