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宋金时期历史***,宋金时期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金时期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宋金时期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上金国发动过几次侵宋战争?
  2. 宋金战争中,金国攻打淮东地区,击溃宋军15万大军,为何突然撤兵?
  3. 宋金之间的张觉事件是怎么回事?该事件又对宋金历史有何影响?
  4. 中国历代北方长城的基本走向与年多少毫米降水线高度重合?
  5. 宋金海上之盟灭亡辽国,宋朝君臣难道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历史上金国发动过几次侵宋战争

国历史上共对宋朝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这些战争分别是:

金世宗天会元年(1126年)- 宋钦宗绍兴六年(1136年):金国占领了辽东、燕京等地,宋朝割让16个州。

宋金时期历史事件,宋金时期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金世宗靖康元年(1127年):金军攻入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俘虏了宋徽宗和宋欧阳修等人。

金宣宗建炎元年(1127年)-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抵抗金军进攻,实现了对北方的反攻。

宋金战争中,金国攻打淮东地区,击溃宋军15万大军,为何突然撤兵?

宋金淮东战役,其实在整个宋金战争中,并不凸显。

宋金时期历史事件,宋金时期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淮东战役的爆发,和南宋王朝长江两岸的统治有很大的关系

在靖康之役后,北方的流民蜂拥而至,这些流民一部分居于长江北岸,另一部分则寄居于长江南岸。

这些人的生活本来也大多并不富庶,经历过战乱的他们愈加的食不果腹,戾气十足。

宋金时期历史事件,宋金时期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江南地区大多富庶安康,突然涌过来的北方流民彻底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南方本地土著的排斥,金国骑兵的欺压,官府的欺凌,这些从北方而来的流民只能落草为寇,在长江两岸作乱。

淮东指今安徽淮河南岸一带,因淮水在今寿县附近一段的流向系自南而北,故习称淮东。

南宋军队与金、齐联军淮东之战,发生于1134年九月至十二月。呈攻势的金军之所以撤兵,是因为陷入了进退两难与军粮断顿的困境,加之闻知金太宗病危的消息,故罢兵渡淮北撤。

金人对南宋的策略向来是以和议佐攻战,即以武力迫使南宋***和谈,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宋绍兴四年(1134)九月,金太宗命大将金兀术(完颜宗弼)率军会同伪齐军联合南侵,在东线对南宋发动了攻势。金齐联军一路自泗州南下攻滁州,一路从楚州(今江苏淮安市)南进攻承州(今江苏高邮市),气势极盛。

南宋高宗赵构本已遣使前往金营求和,不料金、齐联军却打上门来,只好硬着头皮接招。高宗命令淮东宣抚使韩世忠、淮西宣抚使刘光世、浙西江东宣抚使张俊、统制官王德、御前中军统制杨沂中等诸将迎敌,总兵力达十六万余人。

九月末,金军渡淮攻占了楚州。十月,韩世忠连败金军于扬州西北的大仪镇与承州。然小胜不足以退大敌,金军攻势不减,相继攻破濠州(今安徽凤阳县)、滁州(今安徽滁州市)。

金军凌厉的攻势令南宋“满朝震恐”,高宗决定放弃江北,退保江南。宋军赶紧收缩兵力固守江南,韩世忠退守镇江府,张俊退守常州,刘光世退守建康府(今南京市)。三大主力陈兵江南,全力阻挡金齐联军渡江南侵。为了牵制淮东金军,高宗又抽调担任防守长江中线重任的湖北路制置使岳飞的岳家军增援淮西。十一月,宋淮西将领王师晟、张琦合兵收复了南寿春府;十二月,岳飞部将牛皋、徐庆驰援庐州(今安徽合肥市),击退金军。淮西形势出现了转机,有力地牵制了淮东金齐联军。

金兀术攻占滁州后便陷入了困境,前有南宋重兵严防死守的江防线,西有岳家军牵制,真是欲进不能又不敢。时值寒冬腊月,南方雨雪交加,军粮也断了顿,金军只好杀马充饥。正当金兀术进退两难之时,恰巧金太宗病危的消息传到了江北前线。金兀术这下可算有了撤军的堂皇借口,赶忙丢掉全部辎重,连夜北撤。伪齐军闻听主子撤军,哪里有胆量单独同宋军过招,吓得慌忙丢弃辎重也跑回了淮北。

金齐联手侵略南宋的军事行动,就这样虎头蛇尾地草草收场了。

宋金之间的张觉***是怎么回事?该***又对宋金历史有何影响?

答:北宋末时辽同进士张觉。时天云翻卷大势动蕩!张觉知乱乘机而起,领军民归附大宋!但是,他昧于笼统不翔实大宋君臣之实力,不审兴亡之机,托身于蔡京当国丶嚣浮皇帝赵佶的北宋朝廷!赵佶好大喜功,用阉宦童贯领军打青唐唃嘶罗,耗费不知其几而得无用之地!竟又密连金寇,噬金寇甘诒不知觉,以为可以借金寇之为一举收回燕云十六卅!‘乃至一夜之间失却三十万山西兵!

当此之时,他张觉岂有不知金人之欲与北宋人材的能力?及至金人平平卅,张觉为王安中所卖,身首异处!可憐平洲几万军民仍拒敌不降!成金贼刀下鬼!苦啊,书生造反!

若是***执笔写宋史,张觉应是个义士!奈何是元朝人脱脱写的宋史,归咎其为奸臣!

中国历代北方长城的基本走向与年多少毫米降水线高度重合?

自古以来,因秦岭淮河一线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淮河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淮河以北为我国北方。 这是一个偶然***。 宋金时期当地根本就不是800mm降水量分界线。

而且你请注意,宋金的分界线西段确实是秦岭(直到大散关),但是东段是取道南下的黄河,而不是淮河!

宋金海上之盟灭亡辽国,宋朝君臣难道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海上之盟,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派使臣自山东蓬莱入渤海与金使会面商定灭金的盟约。因为宋、金之间隔着辽国,无法通过陆地进行会面,只能通过海上会面。

当时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宋朝必须签订这样的盟约。以宋徽宗为首的北宋当局应该基于以下考虑:

1.北宋末年,社会矛盾尖锐各地起义不断,北宋统治者急需转移社会矛盾以延续统治,而对辽国发起战争符合人民群众与文臣武将的意愿,可以暂时转移社会矛盾。

2.幽云十六州已经丢失了几百年,收回幽云十六州是几代人的心愿。根据海上之盟的盟约可以在辽国灭亡后拿回失去的故土。

3.北宋与辽国自檀渊之盟已经过去百年,期间两国纷争不断,虽无大的战争但小的摩擦一直存在。然而两国实力相当,都无法吞并对方。现在与金联盟就能打破这个平衡,对宋朝统治者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4.数百年的战争使北宋与辽国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了汉族与契丹族的民族仇恨的地步,灭亡辽国不仅是北宋统治者的意愿也是北境人民的愿望。

5.随着完颜***的逐步强大,金朝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如果不与金朝联盟,那么将来金朝就有可能与辽国联手合力灭宋。

北宋宋徽宗在位时期,北方占据燕云十六州的辽国国力不断衰退,兴起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势力不断壮大,并建立自己的***金朝。金军不断西进南下对辽朝攻城略地,先后攻占了辽朝的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上京临潢府,直逼辽朝腹地。此时,冷眼坐山观虎斗的北宋君臣认为辽朝气数已尽,想趁机恢复被辽朝占据的燕云十六州,正在这个时候,辽朝的***官员马植南下投奔北宋,在面见宋徽宗时,根据自己对辽朝形势的判断,力劝宋徽宗应该趁着辽国衰落的大好时机出兵,联合北方的金朝夹攻辽朝,“愿陛下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成祖宗未尽之事业!”宋徽宗听到马植慷慨激昂的劝说后非常高兴,宋徽宗决意派遣使臣通过海路前往金朝与之结盟,相约夹攻辽朝。最终,宋金辽国在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达成协议,立下盟书,史称“海上之盟”。

盟约规定,女真兵自平州松林趋古北口,南朝兵自雄州趋白沟夹攻;北兵不得过松亭、古北榆关之南;宋取辽之南京,金取辽之中京,幽燕原为中国汉地,应归南朝;西京侯挐了阿适,待与南朝;金人助宋收复失地,宋须纳前与辽之岁币于金;平营滦别是一路;其地界,且以古北松亭及平州东榆关为界;要约之后,不可与契丹讲和;西京管下为恐防收捉阿适道路,所有蔚、应、朔三州,近南界,将来举兵,欲先取此三州;其余西京归化、奉圣等州,侯了阿适回日,然后交割;事定之后,当于榆关之东置榷场;并特别强调:"不如约,则难依已许之约。"(《三朝北盟汇编》卷四)。

这就意味着北宋朝廷背弃了公元1004年,宋真宗与辽朝萧太后签订的“澶渊之盟”,不再打算与辽国保持和好关系。无怪乎辽国大臣韩昉忿然作色:“辽宋两国,和好百年。盟约誓书,字字俱在。尔能欺国,不能欺天”。应该承认的是,北宋君臣“联金灭辽”之举实乃目光短视的表现,可谓是前驱狼后迎虎,是重大的战略失误。北宋君臣都是熟读诗书之人,焉能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宋徽宗之所以想联金灭辽,主要是急于得到燕云十六州这样的战略要地,完成宋太宗这样的英主都没有完成的伟业,满足一下宋徽宗的虚荣心,另一方面,对自身军队的能力估计过高,对金朝的长远打算警惕性不高。

客观地讲,尽管宋辽曾有矛盾,但已延续了近百年的相对和平时光,且两国相约为兄弟之国,而新兴的游牧民族***金国更具扩张性,辽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北宋在北方边境的屏障,辽国如灭亡,北宋有唇亡齿寒的危险。看到了宋朝联手灭辽的打算,辽国君臣十分着急,甚至派遣使臣,打算对宋奉表称臣,乞求宋朝看在多年交好的情分上,不要和金国联手攻辽。辽国的自救之举没有得到北宋的同意。连当时高丽国国王都看不下去了。高丽国国王请宋朝使臣捎话给宋徽宗,“闻朝廷将用兵伐辽,辽为兄弟之国,存之足为边捍;金为虎狼之国,不可交也!”。使臣回国报告了宋徽宗,宋徽宗表示不高兴,并没有停止联金灭辽的步伐,还沉浸在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太宗皇帝未竟事业的美梦中。而宋徽宗身边的大都是童贯、蔡攸这样的溜须拍马的小人,联金灭辽最终成行。

在灭辽过程中,不谙军事的童贯邀功心切,贸然率军攻打燕京,结果被辽国守军打败,暴露出军队战斗力软弱的缺点,更为金朝所看轻。公元1125年,宋金两国联手灭亡辽国。北宋没有如愿得到燕云十六州,只是得到了饱受金兵掠夺的燕南七州,实在是得不偿失。金朝经过灭辽之战,看清了北宋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本质,很快加大了对北宋的侵扰。仅仅两年后,公元1127年,金兵兵分两路南下进攻汴梁,最终酿成“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三千清贵被俘,北宋灭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金时期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金时期历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