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后汉书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后汉书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宋时期的刘义庆等人编纂而成。其中,关于王焕的传记内容如下:
王焕字元伯,汝南西平人也。少游学京师,受业于贾逵。建武十五年,上疏陈言,请开河渠,以通水利,乃拜郎中,给尚书属,与诸儒博士杂论五经同异,连年不决。帝乃临幸辟雍,自讲《春秋左氏传》,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多出焕意表,皆叹服焉。迁尚书仆射,以老病乞身,卒于家。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焕年轻时游历京师学习,接受贾逵的教育,后来向皇帝上书建议开凿河渠以改善水利状况,被任命为郎中并参与讨论五经的异同。皇帝亲自到场讲解《春秋左氏传》,王焕在辩论中表现出色,得到了众人的赞叹。后来他升任尚书仆射,但因年老体弱而请求辞职,最终在家中去世。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祖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稚,哀帝时为广平太守。彪性沈重好古。年二十余,更始败,三辅大乱。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从之。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
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对曰:“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已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故王氏擅朝,因窃号位。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余年间,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
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嚣曰:“生言周、汉之势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
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限,乃著《王命论》,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后数应三公之命,辄去。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彪复辟司徒玉况府。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书奏,帝纳之。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后汉书·班彪列传》是记载了汉朝末年至东汉初年历史人物班彪的传记篇章。班彪,字子瑜,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是班固的父亲,自幼聪慧,精通经史,尤善辞章。他曾任梁国相,后被朝廷征召入京任职,历任洛阳令、光禄勋等重要职位。在上,班彪秉持忠诚、自律、公正的原则,赢得了朝廷的赏识和重用。在文学上,班彪才华横溢,著有众多文集,尤以《水经注》最为著名,成为中国地理学史上的巨著。班彪也是后世的学者们的楷模和评价最高的史学家之一。此传记详细记载了班彪的生平事迹、政治成就和文学才华等内容,是了解班彪整个人生和贡献的重要史料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后汉书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后汉书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