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哈尔滨***历史******,哈尔滨***历史******播放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哈尔滨病毒历史事件视频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哈尔滨***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1910年哈尔滨瘟疫是如何传播爆发的?又采取了哪些有效的防控措施遏制了疫情蔓延?

1910年哈尔滨瘟疫是如何传播爆发的?又***取了哪些有效的防控措施遏制了疫情蔓延?

这是一场有预兆的疫病,却没有被预见

1910年冬,在满洲里城的一家客栈,一名打猎归来的男子和几名旅俄华工突然死亡,全身黑紫。随后,他们的尸体***草收殓,随地掩埋。然而,始料未及的是,一场导致六万余人死亡的瘟疫,就这样在中国东北拉开序幕。

哈尔滨病毒历史事件视频,哈尔滨病毒历史事件视频播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地无完土,人死如麻,生民未有之浩劫,未有甚于此者。——《东三省疫事报告书》

临危受命,大胆猜想,严谨求证

当时,在北洋军医学堂任职的伍连德,是第一位取得剑桥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他临危受命,赴东北治理这次疫情。

哈尔滨病毒历史事件视频,哈尔滨病毒历史事件视频播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通过对大量病死老鼠的解剖,伍连德否定了传染源就是老鼠的***设,转而提出了另一种大胆的猜想——这种疫病的传播不老鼠,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在空气中的飞沫就可以传播。这个猜想起初并没有被他的同行梅斯尼所接受,但是不幸的是,这位梅斯尼医生在随后的不久也染病身亡。人体解剖实验刻不容缓,伍连德力排万难,对染病尸体进行了解剖,并印证了自己的猜想。

随后,伍连德迅速***取措施,阻断交通,进行消毒、隔离。各个车站添设病院和检疫所,来往的商民都要经过检查,五到七日后才能放行;同时,禁止了东三省内的部分铁路运输,减少人员流动,以阻挡鼠疫的蔓延。同时,病人的房屋通过燃烧硫磺、喷洒石碳酸溶液来杀菌,医护用品也会用福尔马林消毒。

通过一系列的防疫举措和各方的配合,到次年的四月末,这场长达半年之久的鼠疫终于被肃清。

哈尔滨病毒历史事件视频,哈尔滨病毒历史事件视频播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传染病的出现早于人类,未来也将和人类天长地久地永存,它和以前一样,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William H. McNeill

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随后一场大瘟疫席卷整个东北。这场大瘟疫持续了6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造成了6万多人死亡。

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为抗击东北鼠疫做出重大贡献。并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 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肺鼠疫”概念、让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被称为“伍氏口罩”)预防传染病。

分区检疫

1911年的1月,是疫情最危急的时候。 在伍连德的指挥下,傅家甸被分为4个区。每区由一名医药大员主持,配有两名助理、4个医学生和为数众多的卫生夫役与警察。救急队内分诊断、消毒、抬埋、站岗等诸多岗位。每天,各区派出40多支搜查队,挨家挨户检查疫情。一旦发现有人感染鼠疫,立即送到防疫医院,他们的房子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

分级收治

按照收治病人的病情,诊病院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医处几种。各病院中均设有医官、庶务、司药生、看护、巡长等职务。既为不同病情的病人提供了治疗,又避免他们之间交叉感染。“‘疑似病房’的提法是伍连德首创的,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使用。”

旅客隔离

当时的哈尔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种植集散地和交易市场。这里聚集了大批从山东和直隶两省进入东北的劳工。除了普通劳动力外,数以千计的小商贩也随季节变化,向北移动。虽然对这部分流动人口并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据,但10万人并不是一个被高估的数字。当时正值年关,按照中国人传统观念,他们必须要千方百计回乡过年,这些庞大的人群中,必然包含为数不少的鼠疫感染者。一旦大规模的春节返乡潮开始,瘟疫势必会传播到关内。

1911年3月1日***,当鼠疫死亡人数为零的报告传来时,坐落在哈尔滨傅家甸的防疫总部内一片沸腾。几日后,鉴于鼠疫死亡连续多日为零,防疫委员会宣布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

1910年在东北大地上爆发的鼠疫,是人世间的一场惨剧。鼠疫流行之处,尸横遍野。被感染者发烧咳嗽,不久便吐血而死,脸部呈紫色,而且染上就活不了。数月间,吉林、黑龙江两省因鼠疫而死的就有三万多人,并且大有向关内蔓延的趋势。

于是,在滨江关道第四任道员于驷兴的奏报下,清廷派出陆军军医学堂帮办、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医官、钦差大臣,伍连德在12月24日到达哈尔滨后,带着助手林家瑞深入疫区,解剖患者尸体,最终确诊为肺鼠疫,与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极为相似。主要传播途径也是飞沫。

在确诊后,伍连德开始***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比如戴口罩、隔离患者、消毒,将浴池、茶楼剧院等改成隔离区,使用火车车厢改成隔离医院,有效的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伍连德又说服了清廷,将死去的患者焚烧,消灭病菌。至此,一场席卷东三省的鼠疫就此得到了控制。

肺鼠疫和这次的新型冠状***很类似,都是通过飞沫传播,所以防控措施也几乎相同,都是通过佩戴口罩隔绝飞沫,对主要场所进行消毒,再将患者集中隔离治疗,最后则是将带有病菌的患者尸体进行彻底的焚毁。

据伍连德的发现,此次鼠疫传播源是旱獭,也就是土拨鼠。疫情也不是东三省先出现的,而是俄罗斯的猎人身上带出来的。其实除了这次鼠疫外,在1912年和1919年短短的几年里就爆发了两次霍乱,在1921年再次出现鼠疫。在这几次的瘟疫中,伍连德都站在第一线,***取上述的防疫措施进行治疗。

如今,在哈尔滨道外保障街上,有一座紫红色的三层楼房,这就是中国现代医学和现代医学教育之父伍连德博士纪念馆。伍连德后来担任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处长兼总医官,全权负责东三省的防疫事务。918事变后,伍连德拒绝与日寇合作,愤然南下就任上海海港检疫所所长。在上海沦陷后,伍连德携家眷返回马来亚避难。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话说在1910年的10月到1911年的4月期间,在东北曾经爆发了一场非常严重的鼠疫,短短时间之内就迅速蔓延到了整个东三省,还波及到了河北和山东,仅半年就造成6万多人丧生。而那次鼠疫的中心哈尔滨,据统计有四分之一的人在这场瘟疫中丧生。

这场瘟疫最初是自俄国境内传入满洲里的,随即再传入东三省,并继续蔓延。其罪魁祸首是一种叫做旱獭的生物,当年旱獭的皮毛很受欧美市场的青睐,虽然旱獭这个东西主要生活蒙古,但是中俄边境的满洲里却也存在贸易,此外有很多华工被招募到俄国进行捕捉旱獭的工作,频繁的人员和贸易往来在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鼠疫***流窜到了这里。

再加上大清国开始对疫情认识不够以及防控上的不当,使得疫情一发而不可收拾,当时造成了很多聚集***染,甚至很多家庭为此而举家而殁。可以说,当时的疫情相当严重,一时关外尸横遍野。

就在这时,俄日两国却对东北虎视眈眈,想要趁着疫情之乱蚕食掉东北。可以说,当时的清廷真的是内忧外患。然而,就在这紧急时刻,时任清廷外务部右丞的施肇基力排众议,主张筹办“万国治疫会议”,并且推举当时为剑桥大学医学博士背景的南洋华侨伍连德主持防疫工作。

抵达疫区之后,伍连德发现疫区的人们对鼠疫完全没有认知,根本没有***取有效的隔离和消毒措施,于是赶紧拟定防疫知识和公共卫生防疫措施,第一时间分派宣传和落实。恰逢当时鼠疫爆发之时已临近春节,有大量华工自俄国境内返回,清廷下令务必严格排查铁路沿线的疑似感染者,做好隔离工作。同时关闭勒哈尔滨至山海关的沿线铁路。与此同时,清廷还大量加派了医护人员前往疫区协助伍连德展开疫情的防控工作。

为了弄清楚***的基理和传播途径,到达疫区之后,伍连德大着胆子私下做了尸体解刨,摸清了***的路数,原来这种鼠疫***是通过人的飞沫传染的,于是防止飞沫传染就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时,伍连德建议以纱布和吸水药棉为主要材料制作口罩,虽然不及现在口罩的防护效果,但在当时科学界还不相信这种疫病会在人类间传染的情况下也算是一个创举了。当时疫区的人们出行必须佩戴口罩,胆敢有人不遵守是会受到严惩的。

除此之外,伍连德还把疫区进行了有效的分割,根据严重程度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实施有针对性的定点定时消毒。期间设立多个隔离营,一旦发现有人感染,立马实施隔离。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人们入土为安的思想根深蒂固,但是如果患病者的尸体如果不做妥善的处理,会成为新的传染源,为了能够消灭隐患,伍连德建议尸体一律要焚烧处理。这个建议在当时是极具挑战性的,然而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施肇基的大力支持,第一时间说服清廷下令,凡是因感染疫病而身亡者,其尸体一律焚烧处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哈尔滨***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哈尔滨***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