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曹雪芹人物传记10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曹雪芹人物传记10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记得有人说过,作家的小说就是自己生产的孩子。不管这孩子长相、性情或长大后怎样,总是带着作家生活的影子,是作家生活和思想的投影与折射。比如鲁迅的《故乡》、萧红的《呼兰河传》、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海伦凯勒的《我生活的故事》等等,可以举出很多。
我们知道曹雪芹家累世为江宁织造,担任这一职务长达60年之久。“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鲁迅的疑问,是从自家的败落中“看见了世人的真面目”,而曹雪芹,则是从家庭的败落中深刻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痛苦,就像司马迁受到汉武帝宫刑以后,发奋创作《史记》一书,屈原也是在被放逐以后,“心有所郁结”,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才有了《离骚》问世。
曹雪芹的《红楼梦》,就像普鲁斯特写的《追忆似水年华》,都是来自他们对逝去美好生活的追忆。当然回忆不是生活的纪事,而是经过艺术家艺术构思和思维的筛子过滤之后的东西,两者之间自然不能划等号。包括胡适、周汝昌、冯其庸、俞平伯等红学家都没有绝对化,但并不说是里面就没有生活的真实。正如里面的那副对联说的“***作真时真亦***,无为有处有还无”和脂砚斋批语中揭示出来的那样,是作者运用了高超的文学技巧,将真相隐去的“自序传”,里面有着极其丰富的曹家生活的内容。甚至包括曹雪芹的生日这样一些重要的信息,也都被曹雪芹写在了书里。只是一般人很难看出来。
我很赞同红学家们的观点,而且这个观点基本上取得了一致,即书里的贾宝玉是以作者曹雪芹为原型创造出来的,出生于江南的林黛玉,也有着作者的亲戚李煦家的影子。我想在曹雪芹早年的生活中一定有类似的这么一个姑娘,只是作者写作时将她艺术化了,上升到了一个理想的高度,超出了生活的真实,这就正应了那句“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话。
《红楼梦》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搞创作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作者的亲身经历、生命意识的深刻体验,创作这样一部内容如此之丰富、人物如此之逼真、思想如此之深刻的上百万字的长篇***是万万不可能的。
由曹雪芹完善的《红楼梦》前身是在吴梅村写作的原稿《风月宝鉴》故事原内容的基础上,由主笔者曹雪芹花费十年时间前后增删了五次最终才完善的《石头记》。这就说明啊没有吴梅村的《风月宝鉴》故事就不会有《石头记》,曹雪芹只是一个文才出众伟大的增删者,书里面写的很多事情不是雪芹自身的经历。
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用这样的言语概括红楼梦的意境,足见其经历的大起大落,人从天堂跌入地狱的诡波经历,痛彻心扉的亲身感受莫过于此。
而瓮牗绳枢,绳床瓦灶的窘迫写作环境,衣食堪忧的潦倒生活中,以超人的毅力坚持著书写作,足见作者的一个“痴”字了得!
书中的贾宝玉,童年如梦如幻,凤凰般生活在天堂之中。贾家被抄后,一落千丈,沦为阶下囚,平民不如。
年幼宝玉在家中无能天下第一,不务仕途经济正业,逃学不求上进,却于女儿身上多有心思神力,又是天下第一“淫人”,敬幻仙子推之为“意淫”,乃闺阁中良友。宝玉是为呆宝玉,书中不避嫌疑,多处多人嗔骂其呆,痴呆。
宝玉为闺阁中良友,自然对闺阁中趣事、雅事,了如指掌,能写出红楼梦诸闺中人的诩诩情节,令人淘醉。
宝玉的“呆”,为一草一木,一针一线,一人一气而“呆”。这“呆”又焉知不是书中诸多令人惊叹的美妙情节之“呆”?!宝玉自少时有如此功底,后能写出红楼巨著,也在情理之中了。
贾宝玉是贾宝玉,曹雪芹是曹雪芹。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著作,贾宝玉是***中的主人公,大多***人物都是虚构的,不具备什么原型这一说法,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其家族经历和本人生世与贾府颇有相似。
所以才有了曹雪芹的元神出窍,化为贾宝玉,贾宝玉原型归位,实为曹雪芹这样的幻想。
如果把《红楼梦》说成是曹雪芹的自传,那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雪芹也可以说的过去。
就拿曹家和贾家比,曹雪芹家族六次接驾,名为江宁织造,实为行宫,而贾府的大观园也是为了贾元春省亲而建,这两者有一些联系,那么其中一些建筑、礼仪、器具、饮食、服饰……等等都接近于皇宫。
这也让《红楼梦》似乎看起来是像写帝王之事的原因之一。
曹雪芹很小的时候,家族就没了,一切都成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而他又是一个孤儿,离家后历经沧桑,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让他有了丰富的思想,然后结合自身的经历,完成了《红楼梦》的创作也不是没有可能。
按照推理这一切似乎顺理,符合逻辑,当初曹雪芹也是个孩子,他把一大批主人公放在一个童年来写,更具对往事的怀念,可是曹雪芹为何将自己写成贾宝玉这样一个人……
曹雪芹是饱读诗书,博览群书,学术五车,为何将自己写成贾宝玉这样一个叛逆者?曹雪芹是处于对现实的不满和自己的遭遇,看透了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将自己的一种梦想和希望寄托于***,从而达到心怀的释放,再融入他毕生所学,从文学艺术的角度阐述一种哲理,一种境界,一种发展。
而贾宝玉是封建社会贵族生活的牺牲品,虽然具有一点新思想,且不懂去争取和改变,他的爱情和人生就像做梦一样,醒了一切就结束了,四大皆空,出家了。
我认为,从***创作原理上来说,曹雪芹是贾宝玉的原型,或者是主要的原型,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身世极为相似。曹雪芹与贾宝玉两人的家境曾极盛,后来破产,家境衰落。曹雪芹的曾祖父做过江宁织造,祖父曹寅给是康熙伴读,并任御前侍卫,极得皇上的宠信,后做江南织造,贾宝玉祖父是江南织造,父亲贾政也做官,而且姑姑是皇妃。后来,两家都因亏空,被抄家,从此家境破落,变成贫困。
二、两人都蔑视权贵,没有做官。曹雪芹经历家境从盛转衰,后来家庭靠卖字画和朋友接济为生,对封建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宝玉从小不爱读书,不愿走父辈读书为官的老路,整天在丫环和女人中鬼混。
三、两人年少时都是纨绔子弟,过了一段富贵风流的公子哥生话。“每日,只与姊妹丫鬟一处,吟诗作画下棋。”
四、两人下半生贫困潦倒。曹雪芹中年时期,过着“举家喝粥,酒靠赊”的生活,47岁时,幼子夭折,第二年生病,因无钱医治去世。贾宝玉成年后,因被抄家,财物金钱充公,他进寺庙当了和尚,后与一僧云游天下去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曹雪芹人物传记1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曹雪芹人物传记100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