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宋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北宋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话在北宋的灭亡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应当说,契丹人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守信的游牧民族,自从1005年与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后,便再无南下开战。
至1125年辽亡、1127年宋亡,南北农牧两区的和平已超过百年,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很罕见的。
都说,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宋朝年年以“岁币”换和平,却没想到女真人从辽国的后方杀可出来。
女***用了十年的时间来灭辽,而此时的北宋想起来燕云尚未收复,于是与女***约好联手灭辽,然后平分燕云十六州。
可是攻破辽都的女***发现北宋军队竟然连辽国的残兵败将都打不过,于是顺势南下灭了北宋,这便是靖康之变。
女***的南下其实是偶然的,南下灭宋原本不是女***的最初想法,他们只是想灭辽,所以北宋的灭亡看似也很偶然,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才是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辽国西迁,是为西辽。
北宋南迁,是为南宋。
宋徽宗在靖康前几乎达到了宋朝的巅峰。向西,打的西夏喘不过气。几乎就差临门一脚了。
也就是西军存着养贼自重的心思。否则西夏就危险了。
向北联合金灭辽,报了多年的恩怨。
当时的完颜阿骨打是个彻头彻尾的倾宋派。他很向往北宋繁华的生活,对宋很崇拜。
灭辽后,辽国末代丞相曾经劝阿骨打,一寸山河一寸金,意思是不能把辽国都城还给北宋。并建议攻宋。
结果阿骨打轻蔑视之,置之不理。一心愿与宋结好。
当时宋朝内部则是开国以来皇权最集中的时代。宋徽宗真正做到一言九鼎,而不用看大臣脸色。
宋朝那么快被金兵攻破原因很多。
一是完颜阿骨打病死,北宋的铁粉没了。继承人为缓和内部矛盾,需要立一个目标去打。北宋措手不及。
二,大量***扶植的辽地怨军,郭药师。郭药师当时手下有三十万军队。本来可以作为北方一个屏障。结果郭药师很早投降。使得北宋军队集结的机会都没。
这事得从一个马贩子开始说起。
马植,原来是辽国的***,世代都是大族,原先还做过辽国的光禄大夫。后从事贩马,但他心系大宋,当童贯出使辽国的时候,他偷偷的找到童贯,说有一办法可以使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童贯仔细询问后,觉得可行,就给他改名叫李良嗣,带他回去见了宋徽宗。他的办法其实也不叫办法,就是说辽国统治者天祚帝昏庸无道,可以联合辽国东边的金国夹击辽国,只要大宋出兵,辽国肯定主动来投降。宋徽宗一高兴,给他赐姓国姓赵,改名赵良嗣。
北宋和金国定下来夹击辽国,北宋就出兵了,北宋是文官领导武将,领头的是宣抚使童贯,一个太监。副使是蔡京的儿子,北宋另外一个奸臣。武将是种师道,就是水浒传中鲁智深经常挂在嘴边的“老种经略相公”。
第一仗在新城,就是如今的河北高碑店,辽国的耶律大石用2000骑兵偷袭了种师道的步兵方阵。这一仗北宋败了,种师道被迫调走,换来了刘延庆。他还带来了20万兵马。刘延庆可能有人不熟悉,他儿子挺有名,就是刘光世,后来的南宋中兴四将有他。
第二仗还没开始,辽国的涿州府统帅郭药师投宋了,战线直接推到了燕京卢沟附近。这时辽国军队2万,北宋军队最少20万,怎么看也不像是要败的节奏。刘延庆的策略也是偷袭,因为是郭药师提出来的,主要兵力是刘药师的5000骑兵,后援是刘光世。坏就坏在郭药师的队伍纪律太差,进城就开抢老百姓财物,耽误了时间。没能一鼓作气拿下城里的皇宫。
北宋和辽国主要军队在卢沟对峙呢,辽国派了萧干迅速回援城里,而北宋这次偷袭的后援刘光世一直没到位。偷袭失败,而对峙前线的刘延庆听说偷袭失败,连夜后退几十里,又让耶律大石给打了。第二仗又败了。
后来还是金朝打下了燕京,根据宋金之间的协议,宋朝本来是想要燕云十六州的,可这军事实力也太差了。金朝最后还是给了六个州,不过是北宋出钱买回来的。
前面说的耶律大石也是个人物,后来一路向西,建立了西辽,威震中亚,不过都是后话了。
张觉原是辽兴军节度副使,主政平州,节制营州,滦州,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州不属于燕云十六州,张觉先是投靠了北宋,宋徽宗挺高兴,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三个州,派人给他送了很多赏赐,在领赏的时候被金军打败,逃到了燕京郭药师身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宋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宋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