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空军战争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空军战争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头条答问题,贵在审题,否则即会答非所问,偏离问题的本质和方向。比如今天的问题,如果抱树找树,即不知抱着的是多么参天的一棵。
一是中美进入蜜月期。
1***9年中美建交以后,自然两国关系,进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美国飞机不再来,何谈击落有无?谈问题,自当首先考虑问题存不存在,然后才能知道所以然。
二是得到了朝鲜战争和“冷战”时期的教训。
从敌视到友好,一路走来,并不平静,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美穿过了美苏“冷战”的风风雨雨,美军有几十架飞机被击落,表面上狂,内心其实发虚,打不过关上门就建交。经过了对抗和教训,自恃空军强大的美军,开始变得安静起来,即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再次变得张狂,也大不似以前那么有恃无恐。
三是滚桶机动,了解一下。
打擦边球,犯我东识区,今天南海上空屡屡秀肌肉,只在公共空域飞行,鲜有犯我领空行为。偶尔为之,尤见***开启滚桶机动模式,美军大呼不专业。最嚣张极不专业的那次,是在2001年,一架高空侦察机EP-3来犯,遭遇歼-8拦截,王伟牺牲,“白羊座”受伤落入我凌水机场被肢解。你可以看到,经过了朝鲜教训,在“冷战”飞机屡被击落的美军,在我日渐壮大的空军面前,已不敢像以前那样张牙舞爪,偶尔想打个擦边球,也会得到教训。
综合以上可知,今日中国空军面前,无人再敢太放肆,不管是其隐身的,只要来犯,完全有能力给其击落,因此蓄意生事者正在变得小心弈弈。
一句话解决你的疑惑,没有。
从1980年至今,从公开资料来看我国空军及海军航空兵并未与美军战机发生过任何空战,也未击落击伤过任何美军战机。
唯一的一次***就是南海EP-3拦截***,我方一架歼-8II战机拦截美方EP-3侦察机,零距离切割战术,用垂尾来切割EP-3的机翼,但是歼8战机由于是单垂尾,自身垂尾损伤之后,战斗机的航向稳定性大幅降低,可能引发飞机产生失速尾旋,最终我方飞行员牺牲。
其余击落美军飞机的战绩都是集中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等周边局部战争,有些并不是空军海军战斗机部队完成,而是有地面高射火炮来取得的。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无人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中西方关系已经趋暖进入蜜月期肯定不会出现击落***,当然后来唯一一次空中冲突***已经到了2000年后。当时美军一架EP-3侦察机在南海方向抵近侦察,我军两架歼-8II战斗机进行拦载,结果是歼-8II被美机近距撞击,然后失去控制坠落海里造成飞行员牺牲。
非得说美国“被击落”那就是这架EP-3受损后,直接迫降我方机场,双方交涉最后美机被大卸八块,然后由俄罗斯大型运输机拉回美国。对于我国来说,据说获得不少电子技术,对于后来的电子侦察技术有所帮助。
其他战绩都在80年代之前,国土防空中歼-6为代表的主力机型,用机炮干下来不少美机,包括F-4、F-104、RF-101、A-6A等机型。不过冷战时期这种打擦边球的事情很多,被击落也属正常,到了80年代之后国际形势变化很快,各国对于直接侵入领空、领海的行业基本没有就不存在击落可能。
抗日战争中著名的空中战役之一是
发生在 1938 年间的武汉大空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最著名的空中战役之一,其中最有名的三次空战分别发生在 2 月 18 日、4 月 29 日 和 5 月 31 日。
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打响了淞沪会战第一枪。第二天,国民***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声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的任何部份,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中国的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尽管当时中国空军的飞机性能和数量远远不敌日本,但年轻的中国空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技术高超、敢打敢拼,连续主动出击,配合地面部队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这就是著名的武汉空战。
空军制胜论,亦称“空中战争论”,是一种关于空军建设和作用的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于欧洲,后流行于美国
空军制胜论以意大利杜黑为代表。提出建设独立的空军,强调战争中夺取制空权的重要性,但也主张空军可以独立进行战争,单靠空军力量可以决定战争结局。
但经过一战、二战实践证明尽管空军可以独立作战,并在现代战争中起重大作用,但主张单靠空军就可以决定战争结局的理论是错误的。只有各军种、兵种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空军战争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空军战争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