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台湾扩张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台湾扩张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志,吴书》载:“吴黄龙二年春,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领兵万人,浮海求夷洲及儃洲,欲俘其民以增加兵力,陆逊、全综谏之,权不听。儃洲所在绝远不可得至,遂至东海东两千海里之夷洲。吴黄龙三年二月还吴,得数千人。卫温等行军经岁,士卒疫死者十之八九,以违诏无功,下狱诛杀”。
公元230年2月24日(吴黄龙二年正月二十四日), 吴大帝孙权 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余人的船队赴 夷洲 (台湾岛),卫温率船队从 章安 启程 ,在夷洲的南部登陆。上岸后由于水土不服,士卒死伤惨重,卫温俘虏了数千土人,返回大陆。回去就被孙权下狱诛杀。
从此台湾和大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孙权并未实际统治台湾,也没有将台湾纳入版图进行治理,只是派兵进行了一次探索,这是中原***和台湾岛的第一次接触。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率领远征水师一万余人渡海到达夷州,由于当时语言不通,又有数千将士因为水土不服病亡,两位将军只得率部返回大陆,同时带走土著数千人。
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东吴丹阳太守沈莹还根据此次出海写了一本名为《临海水土志》的书,记载了台湾岛原住民“山夷”与大陆百越民族的文化渊源关系;并从地理方位、气候和地形,以及居民的生产习俗等方面,记述了台湾岛的自然环境及高山族的社会生活发展情况。
在东吴之后,隋炀帝也曾派兵征伐台湾岛,但只是一种短暂的经略行动,并未设置官府机构,也未留下驻军。
帝遣武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自义安浮海击之。至高华屿,又东行二日至郤鼊屿,又一日便至流求。初,棱将南方诸国人从军,有昆仑人颇解其语,遣人慰渝之,流求不从,拒逆官军。棱击走之,送至其都,频战皆败,焚其宫室,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
《隋书•东夷•流求国》
中原王朝第一次在台湾岛正式驻军有史记载是在南宋年间,宋孝宗乾道七年,汪大猷知泉州,所辖领地靠海,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今澎湖)”,经常被周围岛上的夷人上岸来抢掠东西,杀掳人口。为防止骚扰,起初,每年遇有南风起时,汪大猷便派兵守卫防备,但是反复如此兵士疲惫,耗费军资,还是防不胜防。于是亲自登岛,造屋200间,派遣将领兵士分别驻守,夷人不敢再来侵犯。
起知泉州。毗舍邪尝掠海滨居民,岁遣戍防之,劳费不赀。大猷作屋二百区,遣将留屯。 《宋史•汪大猷传》
首次对台湾岛实行有效统治的是郑成功,在北伐南京失利之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为解决大军给养及寻找抗清基地的考量,郑成功决定驱逐荷兰殖民者,***。
1661年4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十二月初八,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由此,郑成功***,建立***。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从此台湾建立了府县制度。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康熙二十三年四月,台湾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设台湾府。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做过不少厉害的事儿,而且他在发现台湾这件事儿上也确实有功劳。
吴国是三国里最小的,人又少,孙权想扩张,增加实力,但是哪边都不行,因为魏国和蜀国的存在,他不能往内陆发展,于是他就瞄准了海上。
《三国志》里说,他派遣卫温,诸葛直带领一万余人去寻找夷州及亶州,经过好几个月还真让他们给找到了。
那个时候的台湾还处在土著状态,“女已嫁,皆缺去前上一齿”“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就是夷州,但是亶州没有找到,亶州据说是徐福当时到达的地方,孙权也是想要长生不老。
而且要注意,台湾一直是我们的,夏商时就被划为***之一的扬州,只是地理原因,疏于管理
卫温等人发现夷州以后,就在岛上住了一年,台湾岛因为未开化,瘴气弥漫在加上水土不服,疾病横行,十之八九的士兵都死了
卫温等人回来后,孙权看怎么就这么点儿人了,带回来千人,派出去的可是一万人,朝野上下也觉得他有辱使命,就把他给杀了。
可怜卫温当时去了那么辛苦,好不容易保住命回来了却被***,但是他的功绩不应该被忘记,这在中国历史上很重要
台湾,最早现于史书为三国时期,《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黄龙)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诏立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从此记载可看,东吴孙权并未***,卫温只从夷州(台湾)带回了数千人,且次年(黄龙三年)卫温、诸葛直皆以违诏无功,下狱诛,虽然此次劳师远征未能如孙权之意,但对台湾而言意义十分深远,卫温远征不仅第一次宣示了中国与台湾的关系,也为台湾当时的土著带去了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文化传播。
这一段的记载非常局限,从记载于《三国志•吴主传》的几行字真的很难说明问题!让我们先看看孙权传是怎么说的:
(沈莹)
”(黄龙)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诏立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数千人还。”
意思就是,孙权听说夷州有数万家,掳来可以补充民力,扩大兵员。于是,在黄龙二年(230年)春,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州”。当时孙权的这支部队在台湾驻扎了一年时间,后因军士水土不服才返回大陆。详见《临海水土志》吴丹阳太守沈莹著作。这是台湾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统治及驻军记录。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台湾是东吴的领土,宗***属于孙权。
但是,《临海水土志》已经流失了。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应该说肯定不会是完整的内容,缺乏必要的说服力。
1885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19世纪60年代.台湾的淡水、鸡笼、安平、打狗相继开港、进口以***为大宗,出口则以茶、糖、樟脑为主。
l9世纪70年代,实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对外“开疆拓土”。向南把琉球和台湾作为扩张的目标,声称台湾是“土番”居住区.是“无主之地”,不在中国***之下。清***—再申明:“台湾全地久隶我国版图”,“全台郡之生番,无一社不归中国者”。1874年1月、入侵台湾。10月,中日签订《北京专条》,虽然软弱的清***对日本作出妥协,但《北京专条》仍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此后.清朝官员提出台湾设省的建议。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l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的古称很多,列举出来就是一部台湾历史,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把台湾的历史写出来就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
***中的扬州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禹贡》扬州之域;天文牛、女分野,星纪之次。”据此可知,夏商时台湾为扬州所辖。
三山依北而南排列,蓬来为日本、方丈为琉球、瀛洲为台湾。
台湾的官方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描述的夷洲就是当时台湾的情况。吴国孙权派遣官兵前往夷洲,规模很大,时间很长,前后经历一年之久,卫温、诸葛直到达夷洲后,由于疾疫流行,水土不服,不得不带领数千名夷洲人返回大陆。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到达台湾。
7世纪初大业年间,隋炀帝曾派朱宽两次到流求,结果因语言不通而仅掠夺一人及布甲而返。两年后,不死心的隋炀帝再派陈稜、张镇州率兵,从义安(今广东潮州)渡海攻击流求,双方大战,流求人不敌,结果聚落被毁,有数千男女被俘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台湾扩张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台湾扩张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