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下相的历史***,下相古城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下相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下相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新中国阶段划分和主要历史事件?
  2. 为什么历史上宋哲宗死后是赵佶继位?

新中国阶段划分和主要历史***?

1949年至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颁布新土地法,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改造实行公私合营),1953年至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一个五年***胜利完成)

1966年至1***6年文化革命时期(庐山会议,九一三***),1***6年至2012年改革开放时期,(,九二南巡讲话)2012年至今中国伟大复兴时期,(党的十八大,十九大)。

下相的历史事件,下相古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历史上宋哲宗死后是赵佶继位?

宋朝的皇位继承要么是兄终弟及,要么是父死子继,要么是收养同宗兄弟的儿子作养子。宋太宗的继位就是兄终弟及的结果,但也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所以兄终弟及的做法在宋太宗之后就换成了父死子继,而仁宗无子时也宁愿选择收养子做皇位继承人,也没有再次选择兄终弟及的做法。

但哲宗早逝时才二十四岁,他又是神宗事实上的长子,所以即便他的兄弟们有儿子,年纪也小得很,并不适合做养子继承皇位,主少国疑乃国之大忌,当年后周的江山就是这么丢的。大辽可还在一边看着呢。所以当时的宋朝唯一靠谱的选择就是从哲宗的兄弟当中选出一位,来承继皇位。

所以哲宗早逝无子是赵佶得以继位最重要的原因,除此之外,赵佶之所以能继位还离不开向太后的大力支持,至于向太后为何力挺赵佶,那是由于她自己没有亲生儿子可选,所以无论选谁对向太后来说差别都不大,而哲宗的三个兄弟当中,向太后唯一看顺眼而又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也只有赵佶了。

下相的历史事件,下相古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向太后不可能让哲宗的同母弟弟来继承皇位,因为一旦如此,哲宗亲妈就有两个儿子当皇帝了,这会动摇她在宫中的地位,而哲宗的另外一个弟弟又是一个盲人,更不可能让他上位,最后剩下五官正常又有资格继位的,就只有赵佶了。此外,赵佶当时已经有儿子了,而其他两位都还没有儿子,这也是赵佶被选中的原因之一。

其实按血缘关系论,哲宗的同母弟弟要比赵佶更有资格,奈何向太后死活都不同意,大臣们最后屈从于太后的主张,但却埋下了二十五年后北宋灭亡的祸根。

多说一句,赵佶年轻时是个小白脸,还是个文艺男,几乎什么都会。向太后很可能是因为这一点,才看他顺眼的。所以说自古以来,小白脸都是靠不住的。

下相的历史事件,下相古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徽宗之所以能够即位,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

哲宗皇帝死后无子!

那么按照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传统,那么哲宗皇帝的继任者,只能从哲宗的兄弟里面找。

宋哲宗的父亲,也就是北宋的第六位皇帝宋神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但是很不幸。

虽然数量比较多,但是夭折了八个。

老大到老五、老七、老八、老十,这几位都夭折了。

所以名义上排行老六的宋哲宗,实际上就算是神宗的长子了,这也是哲宗为什么能登上皇位的重要原因。

那么哲宗一死,皇位就要从剩下的这五个弟弟中选择了。

哲宗是庶长子(第六子),因为神宗皇后向太后无子。

哲宗死后,无子。皇位只能在哲宗兄弟中进行选择。当时神宗第9子、11子、12子、13子、14子都活着,掌权的新党都认为,以礼制应是哲宗同母弟第13子赵似继位。

这应是哲宗没有正式册封皇太弟的原因。但大家都忽视了平时默不作声的向太后。

哲宗死后,向太后立即出面召集大臣商议。当宰相章淳说应该是第13子优先后,向太后放声大哭,说哀家无子,先帝(神宗)所有的儿子那都是我的儿子。

这个理论看似有道理,实际是偷换概念。

这种情况只存在于神宗死后找继承人。而哲宗皇帝当了十几年,嫡的身份已经毋庸置疑,何况现在是給哲宗选继承人。

但是新党大臣竟都钳口不语。独木难支的章淳只能默认向太后的意见,并提出,以长,当立申王(第九子)。

向太后再说,申王目疾,不当为君。申王是高度近视眼,当皇帝确实不合适。

再之下就是向太后最喜欢的第11子,也就是端王赵佶。章淳当时反对说,端王轻佻,不可为君。向太后一顿胡搅蛮缠,新党成员依旧都不说话,章淳只能无奈退回。

赵佶因此上位,也就是宋徽宗。此后新党所有成员,包括最先投靠向太后的副相曾布均被清理出去,付出了墙头草应该付出的代价。对此元代编纂宋史曾讨论过,章淳一语成谶,如果不是宋徽宗当皇帝,北宋不会轻易亡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下相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下相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