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事件讲解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事件讲解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张自忠和庞炳勋有不共戴天之仇,李宗仁如何说服他俩并肩作战?
国难当头,个人恩怨应该暂时放到一边,对付日寇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所谓的快意恩仇,只能在小说里欣赏一下,在历史中,真正的英雄,会放下仇恨,一起向前!
为张自忠能被国共双方甚至日寇都顶礼膜拜?正是因为他善于放下恩怨,放下过去。
台儿庄战役,张自忠和庞炳勋并肩作战,忘记了往日的恩怨。
张自忠和庞炳勋,都同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两人关系一直很好。1924年北京***时,庞炳勋的第十五混成旅在曹士杰打几下损失过半,危在旦夕。张自忠率部迂回敌后,帮他解除了危机。
可是,在中原大战中,庞炳勋作为第二混成旅旅长,避重就轻,善于保存实力,所以部队不但没有削弱,反而通过缴获的武器***得到了补充。最关键的时刻,庞炳勋投向了蒋介石当了第40军军长,反戈一击,让西北军十分困难。当时蒋介石还让张自忠当第二十三路军总指挥,被坚决拒绝。
庞炳勋投蒋,本也无可厚非,可是他居然偷袭了张自忠的师部,张自忠三名警卫员因为保护他而牺牲,张自忠本人脚部受伤、棉袄穿了两个窟窿,差一点丧命。张自忠得知实情,对庞炳勋的背叛和不仗义十分不耻。抗战爆发后,张自忠公开说,: "在任何战场皆可拼死一战,唯独不愿与庞炳勋在同一战场作战。"
历史上恩怨分明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我们说一些民国时期发生的一些事情吧,说到民国时期,蒋介石是不得不说的一个人。
不得不说蒋介石就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所以,他做事也是一项恩怨分明的。你看在他北伐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势单力薄,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所以,他开始把目光注意到西北军冯玉祥的身上,那时候冯玉祥的军队有40万。同时,他还注意到了李宗仁桂系军的厉害,所以,为了获得这两支军队对自己的的支持,他就主动找到了冯玉祥和李宗仁和自己结拜为了兄弟。
可以说在北伐战争的时候,他们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就是因为蒋介石和李宗仁冯玉祥团结在了一起,他们目标清晰有共同的敌人。
我们还知道,他们在一起肯定是不会长久的。
毕竟他们的目的都是一个,就是想把自己做强做大,当北伐过程中的敌人,被消灭之后,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蒋介石开始要向自己的兄弟李宗仁和冯玉祥下手了。因为他们的存在,影响到了自己实力的壮大。
同时,他们力量过分的强大,也会影响自己的统治。
所以,他就想要削减李宗仁和冯玉祥的部队了,这一下李宗仁和冯玉祥不干了。他们都大骂蒋介石是过河拆桥。
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爱憎分明,恩怨分明,大公无私,既坚持原则,又灵活敏智。说两件事吧!
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一天,红军教导队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陈伯钧因***走火,误伤了队长吕赤,致使吕赤牺牲。陈伯钧是黄埔六期生,吕赤是黄埔四期。当时,有的人认为“***偿命”,也有的认为是意外,应从轻处理。此事报给毛泽东后,***沉思良久,说:这两个同志都是红军骨干,吕赤意外牺牲是红军的损失,如今已死了一个黄埔生,要再杀一个黄埔生,就失去了两个军事指挥员。我们现在急需军事干部,陈伯钧不是故意伤人,我看还是不杀为好。”后来,判打陈伯钧100大板,调离出教导队,降为一团一连的副连长。此后,陈伯钧跟随***,一路浴血,南征北战,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曾 任中国人民***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37年10月5日,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这件事当时在延安轰动一时,黄克功是江西南康人,也是秋收起义上井冈山的“老井冈人”,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团政委,参加了长征,在二渡赤水的娄山关战役中立大功,时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6队队长。当时,这件事争议很大,有的认为黄克功是老红军,又立有战功,可以从轻处理,有的认为黄克功无视法纪,***者必须偿命。黄克功也向***写信,希望宽大处理,带罪立功。还有不少人都找***,给黄克功说情,***一律谢绝了。最后,经边区高等***最后判决,仍判处黄克功***。
在公审黄克功大会上,陕甘宁边区高等***院长雷经天专门宣读了***写给他的信,信中说:“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果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一切***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戒。”
近代以来,国共双方的恩怨是最难分明的,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民族大义出发,却愣是把它分明了。
你跟一个死对头玩命玩了十年,你打死了他手下不少人,当然他也杀了你很多兄弟,这一天突然他落在你手里,你杀不杀他?
为家仇,就是杀他一百次都不够,为国恨,不能杀!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八项主张,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西安事变前夕的蒋介石与张学良
在延安的中国***领导人们第一时间收到了张杨发出的电报:“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今已将蒋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兄等有何高见,速复。”
由于事关重大,***于12月13日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问题。许多同志发表意见说,蒋介石打了十年内战,罪恶滔天,应该把他交给我们,公审之后处死。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深知,***人和红军对蒋介石的仇恨不共戴天,然而以何应钦为首的南京***亲日派一定会利用这次机会夺取权力,他们会不择手段谋杀蒋介石,然后联合日本帝国主义消灭东北军和西北军,最后一起围攻红军,届时局面将更加困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宏图将会化为泡影。
因此,蒋介石不仅不能杀,还要保护起来,利用这次机会促成他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会议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中央暂不发表宣言。***最后作总结说:
“现在处在一个历史事变新的阶段,前面摆着很多道路,也有许多困难。为了争取群众,我们对***不轻易发言。我们不是正面反蒋,而是具体指出蒋介石个人的错误,不把反蒋和抗日并列。”
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把抗日放在了反蒋前面。同日,***中央致电张学良,就***后西北的局势陈述意见,并告知决定派周恩来同志作为***代表到西安协助处理谈判事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讲解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讲解案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