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慎终追远人物传记,慎终追远的意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慎终追远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慎终追远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清明节,给已逝亡亲上坟有必要吗?
  2. 华夏文明几千年,历史上有没有哪个家族是兴旺一千年不败的?

清明节,给已逝亡亲上坟有必要吗?

我的回答是很有必要。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主要祭祀节日之一。在祭祖和扫墓时 坟前拜一拜,焚香烧一烧,祭奠祭奠祖先,以表达孝义和思念。

慎终追远人物传记,慎终追远的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明节祭祀让我们更注重亲情,敬畏生命,珍惜眼前人。

有必要,每年给亡亲上坟是对逝者的追念,不忘亲人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缅怀他们生前的艰辛或教育。当地有这样一个人父母生前对他要求严格,他对父母颇有怨言,父母去世后他对父母的祭祀从来没有过,庄乡父老乡亲,对他这种做法很是不屑,背后说他忘恩负义,没有人性。所以人们对这种人远离,不交往。我也是这种观点,朋友你怎么看?

这个不是什么必要与不必要的问题,因为这个清明节是我们中华的传统节日文化,每到清明节的时候我们都要去踏青祭拜老祖宗的传统,祭祀我们逝去的亲人,每一代故去的先人,活着的下一代到清明节这个时候都会要去祭拜扫墓的,本身清明节的存在意义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一代接着一代流传下去的!

慎终追远人物传记,慎终追远的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明上坟,祭祀亲人,缅怀逝者,传统美德,自古有之,社会***,念古思今,感恩先辈,亲情长存。

虽有疫情,思念仍在,换个方式,未尝不可。疫情过去,一切美好。

关于疫情期间清明节文明祭扫的倡议书

慎终追远人物传记,慎终追远的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全区广大居民群众:

“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一年一度又清明,在这祭奠逝者、缅怀先人、寄托追思的时节,我们适逢抗击***肺炎疫情特殊时期。为贯彻落实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示精神,避免清明节集中祭扫引发的过度聚集,区防指特向广大居民群众发出以下倡议:

一、实行文明祭扫。心中有情、不分远近。广大居民可通过植树绿化、敬献鲜花、经典诵读、家庭追思、写心灵家书、立逝者传记等新型祭扫方式缅怀逝者,尽量取消实地祭扫,减少辗转奔波和感染风险,守护我们平安健康的共同家园。

二、实行预约祭扫。疫情期间,全区各公墓单位和历史安葬点均实行分时段预约制,请居民朋友及时通过电话或线上方式进行预约,并按预约时段入园。市内公墓祭扫预约微信公众号为“云上清明”。

三、实行安全祭扫。请广大居民避开清明期间人流车流高峰,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分餐食、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配合做好场所码、健康码、行程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查验工作,做到一米线、不聚集、不扎堆。不管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自驾返乡都要做好途中防护,减少与他人攀谈和在外就餐。近期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旅居史的不参加祭扫。

真实的,很是有必要。不怕你不服?不怕你不信?祖宗,亲人,简来说,来到人间只有一次,决非有二次,为什么就不拜祈呢?因为它们,从是你的亲人。这难道是迷信吗?失去的亲人,在你一身中,它还会回来吗?想是故人终有情,万事人化,为天地!

华夏文明几千年,历史上有没有哪个家族是兴旺一千年不败的?

其实在中国每个家族都有族谱都有后代流传下来,我们中华民族文明没有中断,所以每个家族都是兴旺的,只不过有比较特殊的家族一千多年一直混的比较好而已,其中孔氏家族就是代表啊!

孔氏家族就是孔子的后人啊,孔子自己前半生是混的不好,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后来自己教学生创立了儒家学说,总算后半生过的不错,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孔子的后代过的很滋润啊,那是因为历朝历代对孔家非常看重啊!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就被拔高到政治层面的高度了,汉朝以后,每个朝代都对孔子加封,而孔子的后人也是超高的待遇,封赏不断,不仅世袭衍圣公的爵位,后人也能当官,不用干活白领高工资,国家优厚对待,吃喝不愁,还有政治地位,真是混的非常好啊,当然这待遇背后,其实就是统治者想利用儒家思想来巩固统治罢了,把孔氏当做响亮的招牌,各取所需罢了,朝廷不缺那些钱和爵位,孔氏家族直到清朝灭亡一直被国家优待,过着人上人的生活

孔子自己品德高尚,不意味着他的后代都是一个样啊,孔子说人要讲“仁义道德”,要有诚信和骨气,可他的后代有好有坏啊!宋朝时候,宋朝皇帝给孔氏家族很高的待遇,可南宋灭亡后,孔家衍圣公的继承人主动上表臣服于元朝,这么急着表忠心,无非就是保证自己的地位和待遇嘛,元朝也厚待了孔家后人!明朝灭亡,清朝入关,孔氏后人也是第一个上表称臣,换取了清朝对孔家的优待,这后人的表现真是让孔子七窍生烟啊,为了利益,什么操守都忘记了!其实孔家后人没少干过欺男霸女的行为,抢夺别人土地,欺负弱小,这真有证据啊,现在的孔庙那里就留有干坏事的证据,而且还是肇事者亲自写下来的,感觉在炫耀,我就是这么嚣张,你奈我何啊,毕竟孔家的地位,还真没人敢去告它!孔家能兴旺一百年,也许就是这份圆滑识时务的做派吧,只不过人还是要讲良心和道德的,这样的家族才能流传下去,不然再显赫的地位也有崩塌的时候!

华夏文明五千年,名门望族星罗棋布,数不胜数,而兴旺千年不败并不多见。在风景秀美的庐山脚下,在清波碧浪的鄱阳湖胖,号称天下第一家的江州义门陈,从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并数次受到皇族表彰,至今一千多年。

义门陈,发源于江西省德安县东桥镇一个巨大的陈氏家族。陈氏祖先陈旺,于***19年因当官在德安县太平乡兴家置业,到唐朝中和四年,数代同居一百五十多年。

宋江州义门陈,创造了3900余口,历经15代,330年聚族而居,同炊同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成为社会家族的典范。家族过于庞大,让统治者有其危机感。为不让聚居势力过大,宋仁宗在文彦博等重臣上疏建议下,以让义门陈作为忠孝道德典范,教化民风为由,将义门陈分迁全国72州郡(144县)。从此,一门繁衍兴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分散出去的义门陈都挂有义门世家的匾额。

义门陈创立之后,人丁兴旺。公元947年,义门老幼700余口,到公元9***年的50年的时间人口增加了一倍。义门陈代代出英才,一代更比一代强。历代为官400余人,受封42人,在京***30人。公元1026年,《陈氏家法》收入国史馆,公元1062年义门陈达到人口3900余人。

义门陈千古流芳,跨两朝历时三百三十年,受唐宋数位帝王赋诗赞誉。唐僖宗御诗《赞义门陈氏》:

金门宴罢月如银,

环佩珊瑚出凤闛。

问道江南谁第一,

咸称惟有义门陈。

随后又赐盈联“九重天上书声旧,千古人间义字香”。

宋太宗御封“真良家”,次年又赠“聚族三千人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宋太宗还有一次御书:

是的华夏文明几千年没有那个家族兴一千年的,但是我们中华祖宗到现在雄心壮志从来没有衰退,从古到今那些野心勃勃的侵略者都没征服过我们,就那近代来说,抗日抗美都是让我们中华大家族打败的,我们这个大家族只会兴旺永远不会衰退的。

姬氏家族、王氏家族、裴氏家族、崔氏家族、杨氏家族、孔氏家族等。

1、姬氏家族,我们把起点放在周朝始祖后稷(皇帝后裔),也叫姬弃,生活的时期,终点放在东周秦国所灭的时间,这个时间段远远超过1000年,姬弃大致在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而东周是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姬氏家族就兴旺了2000多年的时间。

2、王氏家族,其中以太原王氏兴旺时间最长,起点在秦朝大将王翦,终点在唐朝末年公元884的王铎遇害。太原王氏始祖是周灵王的太子姬晋,灵王去世的时候,姬晋已经郁闷而亡了,继位的是他的弟弟,然后姬晋的儿子宗敬看着周朝衰微,就避居到太原,当地的人叫他们家王家,后面的子孙们也就用王来作为姓氏,后世子孙人才辈出,遍布各地,到了宗敬的18世孙王翦开始兴旺,王翦和王贲父子都是秦朝名将,为秦始皇统一大业立下不世功勋,王贲的次子王威留在了老家,汉朝时担任了扬州刺史,终汉一朝,经学传家,名望很高,东汉末年的王柔、王泽两兄弟都地位显赫,魏晋时期,王泽的儿子王昶做到了司空,在九品中正制的加持下,太原王氏***不断,一直到隋唐时期被列为五姓七族高门之一,一直到唐朝末年,党争不断,民不聊生,黄巢起义,战乱不断,家族就衰微了,期间太原王氏充任的5位宰相,3人被杀,1人被废。从王翦公元前224年统兵进攻出国开始到公元884年王铎遇害,太原王氏家族兴旺了1106年。

3、裴氏家族,其中以闻喜裴氏家族兴旺时间最长,起点在汉朝裴盖,终点在五代。裴氏的始祖是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赢非子,周僖王时,第六世孙陵被封为解邑君,去掉邑从一个衣就是裴字,后人就用裴作为姓氏。汉朝裴盖担任侍中(公元前100年左右),家族开始兴旺,一直到后周时期的裴羽去世(公元955年左右),前后1055年,裴家才开始衰败,但是在宋朝裴家又出了3位宰相,可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裴氏家族在历史上出了宰相有59人,大将军有59人,副国级的中书侍郎有14人,正部级的尚书有55人,副部级的侍郎有44人,其它诸如,常侍有11人,御史有10人,节度使有25人,刺史有211人,太守有77人,公爵有89人,侯爵有33人,伯爵有11人,子爵有18人,男爵有13人,产生皇后有3人,太子妃有4人,王妃有2人,附马有21人等,正史立传的有600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

4、崔氏家族,崔氏发家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崔明,崔明为避齐景公时的政治斗争,到了鲁国,担任世卿,世袭罔替,秦国统一天下后,崔明的十六世孙崔意如继续担任秦国的大夫,崔意如的两个儿子分别定居在清河和博陵两地,两支都发展的相当不错,博陵这边在汉朝的时候就是儒宗文林,东汉灭亡以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累世***,请河那边前面虽然没有博陵辉煌,但是厚积薄发,一直到五代时期都出宰相,我们可以把起点放在崔明时期(大约在公元前490年),终点放在后唐李嗣源时期的宰相崔协身故(大约在公元929年),就这个时间就跨越了1419年的历史长河,崔氏仅在南北朝时期就有10人担任宰相,获得爵位的有26人,唐朝时期担任宰相的有27人,五品以上的官员有400多人。

5、杨氏家族,杨氏家族以弘农杨氏兴旺时间最长,我们把起点放在家族第一位丞相杨敞,他的妻子是司马迁的女儿,终点放在后周飞山王杨再思去世,期间杨氏家族***不断,杨敞就是汉昭帝时期的丞相,谥号敬侯,儿子杨秉,孙子杨赐,重孙杨彪,玄孙杨杨震,再到杨震的儿子杨奉,一直到西晋著名三杨,北魏杨播兄弟,包括隋朝的皇室家族,唐朝的武则天的[_a***_]等等都是杨氏家族,一直到唐朝末年五代纷争,传到第28代杨再思手上依然爵***高,杨再思死后被宋朝皇帝追封为威远侯。杨再思的众多儿孙们也很争气,依然在延续着家族的辉煌,都是当时的大官。我们暂且还是把终点放在杨再思去世的这一年,因为杨敞发家大致在公元前86年,而杨再思去年是后周显德四年,也就是公元957年,这个时间就已经超过了1000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慎终追远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慎终追远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