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抗日惨痛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抗日惨痛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2.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3.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平型关战役规模并不大,意义却是很大,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配合了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打乱了日军的部署,最为主要的是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效反驳了一些人所谓的抗日“亡国论”,提高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抗日战争长达14年经典故事有很多,但有几个流传最广。
其一是王二小放牛,事迹见报并被谱写成歌,家喻户晓。
其二是晋察冀根据地马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棋盘陀上抗击日军,最后弹尽跳崖的英勇壮举,被拍成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并被编入学校教材。
其三是抗战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深明大义,坚持抗日,英勇就义前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就义诗,并被拍成电影《吉鸿昌》。
其四、其五被拍成战争教学片《地雷战》、《地道战》,以上经典故事基本上是记实性的,取材于***真事,能真正教育人们同仇敌忾,鼓舞士气,战胜敌人。
是四川省。
四川是抗日战争期间出兵最多,牺牲最大的一个省份。四川虽然地处后方,但是四川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付出的牺牲却十分惨痛。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四川出兵高达350万人,牺牲60万军人,相当于抗战各大战场每五名中国军人就有一名是四川人。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众多大型战役中,川军都是中国军队的主力军。另外,川军还承当了中国半数以上的赋税和军粮供给。
汤恩伯是浙江武义人,1924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投靠蒋介石。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中央军校第6期学生大队长、教务处副处长、军官团副团长、教导旅长等职务。1931年担任第89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汤恩伯曾率领部队防守南口、居庸关等要地,阻击沿平绥路进犯的日军,但汤恩伯指挥的部队接连溃逃,没有打一个像样的阻击战,更不用说阻止日军的进攻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抗日惨痛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抗日惨痛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