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人物传记鲁智深300字,人物传记鲁智深300字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鲁智深30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鲁智深30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以第一人称写鲁智深自传?
  2. 水浒传 人物志 150字左右?
  3. 鲁智深与杨志一同上的二龙山,为何关系逐渐疏远?你怎么看?

以第一人称写鲁智深自传

我鲁智深,本名鲁达,字叫君实,是一位豪迈、豁达、热情、正义的好汉。小时候,我因为父母早逝而成为孤儿,后来被一群山贼收养,受到他们的照顾和教育

我自幼聪明好学,尤其擅长武艺和诗词,曾经跟随山贼四处行侠仗义。

人物传记鲁智深300字,人物传记鲁智深300字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来,我义愤填膺,与一众好汉闯入京城,为民除害,振兴正义,成为一代名侠。

水浒传 人物志 150字左右?

鲁智深。本名鲁达 ,绰号***。原本是老种经略相公麾下一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恶霸镇关西,被迫出家 取法号智深。

后来,又因在野猪林搭救好兄弟林冲,流浪于江湖中,与史进,武松英雄好汉落草于二龙山,劫富济贫。梁山聚义厅摆座次排第十三位,号天孤星。接受诏安后,征战四方,建立功勋。后弃官而去,在杭州的***寺出家,圆寂。

人物传记鲁智深300字,人物传记鲁智深300字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鲁智深与杨志一同上的二龙山,为何关系逐渐疏远?你怎么看?

谢邀。不是关系疏远了,主要原因是不在一个部门工作了。二龙山入伙梁山后,鲁智深的职位是步军头领,与同是步军头领的武松一起守卫山前南路第二关。而杨志的职位是马军八镖骑兼先锋使,负责守卫正北旱寨。八百里水泊梁山,地方大着呢,况且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二人各司其职,不可能像以前二龙山那样,天天待在一起喝酒吃肉。

再者,《水浒》是一部雄性激素爆棚的小说,很爷们很干脆,从不拖泥带水,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毕竟《水浒》是108条好汉的故事作者已经在鲁智深和杨志身上倾注了太多的笔墨,后面还有很多人和事需要安置。

梁山二败童贯,三败高俅,以及拉锯招安和征四寇都等着作者落笔呢,哪还有过多的笔墨刻画鲁杨二人的兄弟之情。况且写了也没什么卵用啊,一味的描写鲁杨二人上山后如何交情深厚,如何意气相投,有什么意思啊?

人物传记鲁智深300字,人物传记鲁智深300字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梁山上到处都是兄弟之情,如果一一写他们的交集,不得写到猴年马月了。即使鲁智深和武松这对好基友,作者也没有刻意渲染,只是安排二人一起公干一起打仗就行了,剩下的读者自然知道。水浒好汉齐聚梁山是要替天行道的,是要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的,不是来搞基的。所以说这些旁枝末节阻碍了总体行文的布局,不如直接砍掉不提,这样一来,也间接给读者造成了二人关系疏远的错觉。

其实,《水浒》前71回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108将上梁山的总过程。在这个总过程当中,施耐庵又分出了若干个小节,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个人传记。在这些个人传记当中,他把该交代的该伏笔的全都做好了,所以到71回之后已经无需熬述了。

要知道,施耐庵写的是《水浒传》,不是《鲁智深传》,更不是《杨志传》,梁山好汉座次排定之后,他们的个人传记也随之结束了。也许鲁智深武松和杨志整天报团取暖呢,只是施公已经没有必要把这些情节写出来了。

我是西岳顽石,一个放浪形骸的历史神侃手,一个狡猾多变的腹黑肿裁,一个半打节操的现实教主~~~

原著里并没有写到两人关系疏远,不知道提问者从哪里看出来的。

就算两人关系真的疏远了,理由其实也能想出来。鲁智深出家之前和杨志一样也是提辖,在小种经略府任职,前途自然一片光明。但他为了救一个素不相识的金翠莲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不得已做了和尚,先是被赶出五台山,又在大相国寺也呆不下去,上了二龙山当强盗。从军官到强盗,身份一落千丈,但鲁智深是个豁达之人,并没有放在心上,依旧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他来说无论提辖、和尚还是强盗只不过是个身份,只求问心无愧足矣。

而杨志的境界比鲁智深就差远了,杨志的遭遇和鲁智深类似,从提辖一路沦落为强盗。杨志的人生理想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为杨家争气,现在居然做了强盗,还是被梁山的人坑的,心里的怨气自然不用多说。上了梁山自然不会像鲁智深那样依旧潇洒地活着。以我自己拙见,鲁智深难免会有点瞧不上杨志,因为杨志不够豁达。咱俩一样的遭遇,你看看我活得多自在。

如果两人真的关系疏远了,那原因就是这个。

简单的来说,二龙山三巨头鲁智深、杨志、武松上梁山后由于兵种不同,所以导致杨志和那二人的交集越来越少,所以但从这个方面觉得他们的关系有所疏远其实不太妥当。但若结合原著来分析,杨志还真有点和鲁智深、武松“绝交”的意味,综合来讲大致有这么两个层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从人物立场着手,鲁智深和武松的坚决的反对招安派,杨志是绝对的支持招安派,或许由于理念不同,杨志多少会为此对他俩产生“敌意”吧。纵观梁山上反对招安的人,无非就是晁盖嫡系未叛变的部队以及二龙山团队了,二龙山中的曹正估计会和师傅林冲站在一条战线,而杨志本就是官迷,又是将门之后,没有任何不洗白自己的理由。

从人物性格入手,杨志在得知招安后难免会“起范”,贵为名门后人的他骨子里就有一股傲气,自然也不屑和强盗为伍,也看不起别人,所以鉴于这一层面,就算他功夫再高,由于情商低的可怜他也很难和身边的人处成真正的朋友。咱们就翻旧账拿生辰纲说事,为什么晁盖等人能得手,一方面是因为白胜的演技过于出色,更重要的方面是杨志和同事们的关系处得太差,我们发现杨志一路上对同事是非打既骂,就算是资历很高的老都管杨志对其也没好脸色,再加上天气炎热,众人见酒业眼馋,所以被麻翻。试想,如果押送生辰纲是一支其乐融融的队伍,在深山野里中遇见诡异的酒贩子,同事们想喝酒杨志可以以理服人说服他们,那这生辰纲也不会丢了。

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一点,杨志等人去押送花石纲,同样是遭遇风浪为什么就他点背丢失了财务,怕不是因为刻薄所以遭人陷害了吧。所以说杨志的性格和傲气注定了其在哪都不会讨好,而杨志在丢失生辰纲后准备寻短见,后来觉得不值得才选择去流浪,那么当宋江带头说要招安时,我想杨志肯定高兴的不得了,毕竟这对于他来讲是个难得的翻身机会,当然对于阻碍自己光宗耀祖的人,杨志没杀了他们就算不错了。

所以说杨志在上山后也变成了宋江的迷弟,和情义无关,和前途有关。


文/逻辑文史游

杨志有辱杨门忠烈之名…

谢邀!

鲁智深,在上二龙山落草之前,本是一个提辖,提辖的主要职责就是缉拿境内盗匪,不算官,是个吏。

鲁智深为了给金翠莲讨一个公道,失手打死了卖猪肉的镇关西,因而不得已之下,落发为僧,逃避官府的追捕。

在五台山,鲁智深也当不了一个晨钟暮鼓,恪守清规戒律的僧人,两次大闹五台山后,智真长老碍于众位僧人的要求,将鲁智深赶出了五台山,一纸书信,推荐给了大相国寺的智清禅师。

到了大相国寺,鲁智深结识了林冲,因为替林冲出头,开罪了高俅高太尉,于是再一次流落江湖,准备去投奔二龙山,结果二龙山的邓龙与鲁智深大战,邓龙见自己打不过鲁智深,选择闭门不出,任你如何叫阵,就是个不出战,鲁智深也没有别的办法。

杨志此时因为失陷了生辰纲,也流亡在外,在曹正开设的店内,准备吃霸王餐,与曹正一番对打之后,曹正不敌,杨志报明了身份。

于是,鲁智深、曹正、杨志,使了一出苦肉计,杀了邓龙。占领了二龙山,此后,武松前来二龙山投奔,二龙山的势力进一步壮大,成为了三山派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在二龙山时,鲁智深、杨志、武松,互为统领,鲁智深是大头领,但是有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是三兄弟一块儿商量着来。

上了梁山后,这三位统领只见的地位开始有了变化,鲁智深和武松,分别排名第十三第十三,在步军头领中排名第一第二。

杨志则是排到了第十七位,在董平和张清之后,而且杨志马军八骠骑先锋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鲁智深3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鲁智深300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